在安州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金黃的花海隨風搖曳,與川西北特色村落相互映襯,游客漫步其間,宛如一幅絕美的春日畫卷。
青林口古鎮高抬戲
豐谷千畝桃林吸引游客踏青賞花
三元花田火鍋涮出時尚感
繁花簇簇,催旺“春日經濟”的蓬勃生機;圍爐煮茶,盡享戶外露營的愜意悠閑……春光明媚,綿陽各地以花為媒,農文體旅深度融合,“春日經濟”生機盎然。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尋找亮麗春色,共赴一場與春同樂的絢爛盛宴。
□記者 李春梅 劉曾太 安崢 宋德平 陳冬冬 王澤宇 王何力 文/圖
江油
古鎮桃花韻詩意滿青林
當春日陽光鋪灑在青林口古鎮,綿延山坡田野的桃林已披上緋色云裳。3月14日,“古鎮桃花韻·詩意滿青林”江油市第十三屆鄉村文化旅游節在6000畝灼灼桃林中啟幕。
“快看!小哪吒踩著風火輪飛起來了!”隨著孩童的驚呼,四座彩臺向人群緩緩移動,國家級非遺青林口高抬戲將整個古鎮化作立體戲臺——絳紅色綢緞凌空鋪展,扎著沖天髻的“哪吒”單足立于三米高空,乾坤圈劃過處,“桃花仙子”手持花籃將漫天花雨撒向人群;“詩仙李白”手持毛筆,飄然欲醉的袍袖間墨跡淋漓;《白蛇傳》的“白娘子”廣袖輕揚,“許仙”撐傘立于高臺之上……一幅幅恍若仙境的美景畫卷讓游客稱嘆不已。
為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當地成片的桃花園還設置了創意打卡點。書畫愛好者現場揮毫潑墨,為桃花節增添了一抹文化韻味。此外,青林口古鎮還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了桃花主題的農產品展銷活動。游客在賞花之余,可以品嘗到青林口特色的豆腐宴,購買當地特色的農產品,進一步豐富了賞花之旅。
“每朵桃花都是鄉村振興的請柬。”二郎廟鎮人大主席梁雅新指著綿延的桃花山介紹,古鎮正積極探索“農旅+紅旅”的“青林模式”,以花為媒,圍繞“桃花+”做文章,桃花節已成為對外交往的一張靚麗名片。
安州
“花經濟”為媒帶動文旅熱
3月14日,安州區第九屆鄉村文化旅游季在秀水鎮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啟幕。本次活動以“春來綿陽樂游安州”為主題,旨在以花為媒、以節會友,深化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在秀水鎮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金黃的花海隨風搖曳,與川西北特色村落相互映襯,游客漫步其間,宛如一幅絕美的春日畫卷。活動現場,《蓮蕭打出幸福來》《不忘初心》等原創文藝節目與非遺展演相映成趣,春耕體驗區、風箏競技場等沉浸式項目人氣爆棚,帶動溫泉康養、精品民宿、生態餐飲等業態全面升溫。
記者了解到,本屆旅游季將持續三個月,策劃推出“1+12+23”活動矩陣,推出了35項活動,重點打造三大板塊:一是“花海安州”生態游,依托油菜花海、櫻花桃林玫瑰等自然風光,推出環山環湖自行車大賽和各種文體旅活動;二是“非遺煥新”文化游,通過中國春社·雎水踩橋、非遺市集、民俗展演等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三是“研學康養”親子游,推出“地質研學”“采鮮集市”“民宿美食”等,形成多元化文旅消費新場景。
涪城
千畝桃花開大批游客來
3月14日,涪城區“五朵金花”系列活動之豐谷鎮第四屆桃花文旅消費季暨豐谷鎮桃花旅游節在“蔬香綠野”農業主題公園啟幕。
公園內,千畝桃林花開似海,粉白相間的花瓣在微風暖陽的輕撫下,盡顯浪漫春日風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踏青賞花。開幕式現場,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接連上演,歌曲、舞蹈與國風演繹等節目,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游客們沉醉在這盎然春意中,盡情品味著獨特的桃源文化,拍照留念、嬉笑玩鬧,處處洋溢著歡樂與愜意。
“涪城區2025年春風行動,職在豐谷”主題專場招聘會及政策宣傳點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咨詢,汽車、手機等各類消費場景琳瑯滿目,特別是非遺豐谷集市獨具魅力,傳統手工藝品、特色美食、民俗表演等,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記者了解到,涪城區的“五朵金花”是當地精心打造的鄉村文旅品牌。秉持“以花促旅、以花興業、以花富民”的發展理念,圍繞“楊家菜花、豐谷桃花、新皂梨花、青義櫻花、吳家荷花”,深度挖掘“金花”文化,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出“一鎮一花、一花一韻,四季皆有景”的靚麗名片。
三臺
云端瞰金浪花田“涮”春光
“快看!整片花海在腳下翻起金色波浪!”近日,在三臺縣三元鎮三清村,正以“直升機觀花+花田火鍋”的創意組合,將傳統賞花游玩出時尚感。
在距地面150米的空中俯瞰,萬畝油菜花田猶如巨幅金毯向天際鋪展,游人們搭乘的紅色直升機宛如穿行在金色海洋中的飛魚。這條特別設計的空中觀景航線給游客帶來云端瞰金浪的體驗。落地后,更令人驚喜的體驗在花田間等待游客——數十張方桌錯落擺放在油菜花海中,翻滾的紅油火鍋與搖曳的金黃花浪構成視覺盛宴,當地商家推出“春日限定套餐”:現摘的油菜花嫩芽入湯提鮮,搭配現磨豆腐、手打糍粑等鄉間美味。
作為綿陽市第三屆農村消費季暨三臺縣第十屆油菜花主題活動的重頭戲,活動還暗藏“小心機”:游客服務中心發放的5萬元消費券,讓土特產集市變身大型種草現場。土雞蛋、紅苕粉條、手工菜籽油、古法蜂蜜、竹編工藝品等30余種農創產品前
人頭攢動,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的麥稈畫制作引得孩子們躍躍欲試。
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在細節處流淌:曾經閑置的老宅變身“花田茶室”,留守老人烤制的紅薯香氣飄散在觀花棧道;涼粉、涼面、酸辣粉、鍋盔、羊肉串……美食小吃攤前擠滿了“好吃嘴”,村民王大姐說:“以前油菜花開完就愁銷路,現在光賣菜籽油周邊產品,三個月能掙往年半年的錢。”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