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市生態環境局舉行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對去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2025年春節期間空氣質量以及第一季度環境空氣質量情況進行了通報。
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53,排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49位、同比上升22位,為“十四五”以來最好成績;全年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0天。
全市20個國省控考核斷面、11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連續8年達到100%,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12年達到100%。涪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春節期間,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26,PM2.5平均濃度59.6微克每立方米,實現了除夕優良天、大年初一不出現重度污染的防治成效。
截至今年3月5日,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90,在全省排第8位,同比上升7位,排全國168個重點城市34位,同比上升24位;優良天數率85.9%,同比增加8個優良天。
發布會上,科技城新區對綠色環保產業進行了推介。據了解,新區設立了全市唯一“生態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現有37家環保相關企事業單位,2024年綠色環保產業規模已達16.28億元。
日前,我市印發了《綿陽市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綿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綿陽市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動四源共治。工業源方面,縱深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落后鍋爐,強化VOCs治理。揚塵源方面,持續推動文明示范引領工地創建,嚴格砂石運輸車輛管理,實施道路積塵走航監測。移動源方面,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淘汰老舊車輛,強化非道路機械及機動車排放檢驗、維修機構監管。面源方面,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率,消除秸稈焚燒隱患,深化公共食堂餐飲油煙排放治理。按照“優先治標、持續治本、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努力完成“十四五”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
水環境方面,統籌“三水共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強力推進涉水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強化黑臭水體隱患清零,構建完善全市以Ⅱ類水為主體的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同時,深入推動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強化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和建設用地環境管理,實施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督性監測。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啟動新污染物監測及評估工作。加快建設“無廢城市”,確保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記者 尹秦 宋德平)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