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綠水 筑通途
綿遂內鐵路:“繡花”功夫推進項目建設
凱江特大橋正在進行防護坡面與墩身施工,將建成45米高的主墩。
綿陽新聞網訊 逐漸回升的氣溫讓工地蒸騰著熱浪,機械的轟鳴打破了曠野的寂靜……3月24日,記者在綿遂內鐵路凱江特大橋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工程建設者們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防護坡面與墩身施工,為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凱江一側,幾座橋墩已經拔地而起,鋼筋骨架在陽光下泛著銀光,墩身的腳手架間,工人在鋼鐵叢林中忙活,不斷讓墩身向蒼穹更近一寸。而河對岸的邊坡上,另一支隊伍正與重力“角力”,挖掘機的鏟斗“啃噬”著山體。
“這里正在進行邊坡防護施工,完成后將建成墩高45米的主墩,與河岸另一側的主墩相連,形成跨度184米的連續剛構混凝土梁。”四川路橋綿遂內鐵路站前三標華東項目部總工程師唐繹航告訴記者,這是綿遂內鐵路全線最大跨度的連續梁,在全省也屬領先,主要為了保護凱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減少對水域的影響。
唐繹航介紹,為守護這一重要生態區域,項目部還邀請了專業環保機構對凱江水質和水產生物進行實時監測,對河堤實施專項防護設計,確保施工期間凱江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不被污染。同時引入自動成孔檢測設備、智能溫控系統等先進工藝,通過裝配式工裝提升施工精度,全力打造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程。
在生態區搞建設,絕非“要發展還是要環境”的單選題,陽光下的凱江,兩側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江中依然碧波蕩漾。這條路,既護綠水,又筑通途。
在環保上做足“繡花功夫”的綿遂內鐵路,并未放緩對速度的追逐。
“項目在綿陽境內涉及綿陽站改擴建、寶成改線、聯絡線人工鋪軌、綿陽南站等控制性及重難點工程,這些工程外部環境較為復雜,施工工序環環相扣,工期壓力大、時間緊。”綿遂內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部負責人吳章才介紹,依托綿陽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目前以推進控制性、重難點工程為主線,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其中,作為全線的重難點工程,位于涪城區豐谷鎮的牌坊灣特大橋標段已完成292個樁基、20個承臺、13個墩身施工;綿陽南站標段主要進行軟基處理和邊坡開挖,預計綿陽南站梁場在年內完成建設,開始全線首榀箱梁架設。
“力爭截至2025年底,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的35%。”吳章才表示,下一步將加緊督促各參建單位做好施工方案、技術交底等審批工作,確保每一道工序都依法合規。同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加強現場巡查和質量監督,確保工程安全質量達到高標準。(三臺融媒 記者 馬力 唐甜 王勇 唐云峰 文/圖)
記者手記
綿遂內鐵路凱江特大橋的建設,生動詮釋了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的綠色發展理念。184米超大跨度橋梁的設計,既是工程技術的突破,更是生態優先的抉擇——通過減少橋墩數量降低對凱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影響。
從智能溫控系統到實時水質監測,從裝配式工裝到專項護堤設計,這些“繡花功夫”證明:重大工程完全可以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全速推進。
當挖掘機的轟鳴與江水的碧波同框,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橋梁的延伸,更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發展智慧的具象化呈現。這種以技術創新平衡速度與質量的實踐,為新時代基礎設施建設樹立了標桿。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