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心
綿陽,是中國唯一的科技城,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風洞,是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所在地……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綿陽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2020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設立綿陽科技城新區;2021年3月29日,綿陽科技城新區正式掛牌,范圍包括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所轄的9個鄉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面積396平方公里。
正式掛牌至今,19個月,這個唯一以“科技”命名、不足“兩歲”的新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營運水平不斷提升,企業入駐率成倍增長,承載高端產業、集聚優勢企業等方面的“基地”重要作用正在迸發。
創新基地
十九個月尋徑 從實際讀發展歷程
綿陽科技城新區位于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腹心地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結合部和連接線上的重要節點,是綿陽區域協同兩大發展主軸十字中心、綿陽主城區地理中心,外延20公里范圍內,京昆高速、成西客運專線、南郊機場等公路、鐵路、航空有效銜接,是全省乃至全國少有的聯接城市中心城區、潛在開發強度巨大、想象力和可塑性極大的新區。
此外,綿陽以南,四川天府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兩個國家級新區并驅爭先;綿陽以北,西咸新區和蘭州新區兩個國家級新區齊頭并進。綿陽科技城新區與其他新區形成的區域互動空間結構,將有助于推動綿陽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
科技城新區成立伊始,集三大使命于一身——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推動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
為此,綿陽科技城新區提出“三步走”目標,劍指創新高地。
第一步,2022年,綿陽科技城新區主體框架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優勢產業加快向新區集中集聚,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5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85萬人,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步,到2025年,綿陽科技城新區功能基本健全,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00萬人,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第三步,到2035年,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基本建成,產城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科技創新示范作用充分彰顯。
高技術產業園
十九個月尋徑 從實干看發展路徑
新區,新在思路。關鍵一步是,綿陽市委、市政府明確不平均用力,劃分了直管區和統籌區,按照“統分結合、分片運行”的原則,協同聯動、錯位互補、抱團發展。其中,新區直管區是科技城新區的核心示范區和先行啟動區,規劃建設可以管中窺豹。
翻開《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城市設計》方案,在規劃范圍方面,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城市規劃范圍東起綿陽市二環路、西至科創大道,南起安昌河、北至綿安路,總規劃范圍面積約24平方公里。總體定位為科技立市、產業強市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發展目標上,定為“科技之心,創享城脊”。
圍繞定位和目標,綿陽科技城新區開啟“向最好的學、與最強的比、跟最快的賽”。
學什么?新區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參照物”,研究學習杭州“未來科技城”、東莞松山湖等地的規劃,赴重慶兩江新區、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等地實地學習園區建設模式、產業發展業態……旨在通過“取經”,打造創新創業標桿示范區,凸顯科技、產業、城市的有機融合。
比什么?科技城新區集聚創新發展要素,特別是新區直管區,云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交叉科學創新中心、中國(綿陽)科技城大數據產業研究院。如何將科技資源“喚醒”?企業服務接待日、高企助跑行動等系列行動隨之鋪展開來,為四川九洲集團下屬某企業定制個性化2000萬元融資方案,向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精準匹配金融產品,解決1000萬元流動資金。
賽什么?在科技城新區管理委員會4樓,是集規劃、住建、項目中心、財稅中心、平臺公司為一體的“新區直管區項目推進工作組”。在新區,“當日工作不過夜”,新區將踐行“一線工作法”與“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有機結合,在全區倡導“走在前,干在先”的爭先精神。在施工現場,不論晴天或雨天,項目專員例行跑工地、看進度,及時協調服務保障;在園區現場,企業遇到困難,隨時可通過窗口或微信反映情況,跑手續有專員代辦,還可以通過掃碼實現“碼上辦”。
九洲大道
十九個月尋徑 從實效解發展密碼
如果用時間刻度來記錄綿陽科技城新區的發展,足見熱火朝天。
2021年10月18日,綿陽科技城新區舉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135.87億元,涉及城鎮基礎、民生工程及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占比達82.21%。
2021年10月28日,位于科技城新區高新片區,中國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基地——長虹能源綿陽鋰電項目投產。
2022年一季度,綿陽5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280億元。其中,新區直管區共有高技術產業園、新型顯示產業園C區等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13.07億元,約占40%。
時間記錄事件,事件刻畫成長。
面臨新經濟新形勢,產業的比拼無疑是區域間競爭的“硬實力”。2022年一季度“開門紅”,新區直管區率先在全市出臺《關于支持企業2022年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若干措施》,從強化企業服務工作等8個方面,對企業沖刺“開門紅”取得的成績進行不同級別的獎勵,最高單項獎高達1000萬元。
今年6月28日,樂聚(深圳)機器人等12個機器人產業項目正式落戶新區直管區,這距離項目首次洽談僅過去兩個多月。此前,綿陽市委市政府作出“搶占產業新賽道”的部署,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突出“科技+產業”布局,將“新賽道”瞄準在機器人、數字經濟和醫療器械等產業,并隨即先后赴深圳、北京、杭州等地,開展“新賽道”產業招引工作。目前,已陸續接洽7批次60余家機器人關聯企業,預計到年底可簽約30余家。距此不到1公里,新區直管區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正開足馬力建設,全面建成后產值有望突破百億元。
與之相匹配的是,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還結合實際,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加快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1+N政策”》,根據不同領域,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人才引育、金融支持、主體培育、項目建設等7個方面精準匹配措施。今年以來,共有300余家企業與新區直管區進行對接,其中有效在談企業198余家,重點在談企業60余家,達成合作意向的近60家。
創新無止境,發展不止步。今天的綿陽科技城新區,正踏著新常態下的新節拍,加速向建成“全球一流新區”目標進發。(陳瑩瑩 費帥 文/圖)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