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問題,在小區里面對面講給代表聽,他們第一時間就能幫助指導。”安州區界牌鎮一小區居民趙世貴最近很開心,他居住的老舊小區因為改建停車位一事,樓棟居民之間產生了矛盾分歧,在人大代表的暖心調解下,樓棟居民初步達成一致意見。
這是安州區界牌鎮試行“人大代表在居住小區公開代表身份”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代表們以“鄰居”的身份走進社區,把履職“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
記者了解到,為促使代表更好履職,安州區界牌鎮人大主席團在全市首創“人大代表在居住小區公開代表身份”工作機制,按照代表居住情況,將轄區內市、區、鎮66名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工作單位、職務和工作要求和建議辦理情況等信息在全鎮13個小區進行公開,并制作人大代表聯系卡,人大代表深入居住小區或原選區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通過現場解答、及時交辦、跟蹤問效、建議測評、建議反饋等形式,實現了“閉環式”辦理模式,人大代表與居民群眾面對面話家常、聽訴求,真正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傾聽民意暖民心。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身份在居住小區公開后,不局限于坐班接待群眾收集意見建議,還經常性進樓入戶走訪,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事項,拉近人大代表與選區群眾的距離,提升代表服務群眾能力。
“我在小區走訪時發現,一些小區監控年久失修,排查難度大,小區住戶的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安州區界牌鎮人大代表黃燕說,她隨后向鎮人大主席團提出建議,轉鎮政府辦理,很快得到落實,小區重新安裝監控61處。
像路面破損、某小區車輛停放堵塞出入口、某樓棟間噪音擾民等問題,人大代表通過入戶走訪廣泛有效收集意見,就能在最快時間內進行化解。
考慮到一些節日里,外來務工家庭的父母依然工作繁忙,無暇照料孩子,人大代表還為小朋友組織包餃子、元宵DIY活動,發動小區休假的教師為孩子們提供“愛心助考”志愿服務活動等,以專業優勢、豐富資源激發社區自治活力,凝聚起社區治理合力。
同時,人大代表還利用“智慧人大”系統,“線上+線下”提高聯系便捷度,以數字賦能,打造時時在線的溝通渠道,解決群眾各種煩心事。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界牌鎮各級人大代表在居住小區亮出“身份”,這是激勵代表為選民代好言、履好職的具體舉措,也是群眾有難事、急事可以及時找到代表反映問題的有效途徑,更是代表能夠深入選區廣泛及時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載體。“接下來,我們將在安州區全面推廣,切實發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獨特優勢,深入基層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為民代言、為民辦事。”安州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鄭金容)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