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為民初心,聚焦民生關切。1月24日上午,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綿陽代表團代表們圍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教育、養老等多個民生話題進行熱烈討論,獻務實之策,聚發展之力。
關鍵詞 教育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的有機銜接,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省人大代表胥艷認為,推動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不能忽視。
胥艷建議,需建立公共服務機構,切實提供機制保障。“各級黨委政府為牽頭部門,組建包含教育、婦聯、關工委、民政在內的多部門協調機制,以社區為單位試點建立‘家校社’公共服務機構,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積極構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同時建立臺賬互聯互通,全面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確立家庭、學校、社區、政府、司法‘五位一體’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
關鍵詞 就業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引起了省人大代表蔣科的注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如何保障百姓的‘飯碗’,如何讓人們安其職、樂其業尤為重要。”蔣科說,目前,制造業一線職工老齡化嚴重,年輕人不愿意選擇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特別是特工、重工業企業勞動強度大一些,工作環境比較差,更不容易招到年輕人。
蔣科建議,應加快出臺助企紓困政策,幫助小微企業把握市場方向、行業熱點和趨勢,找到新的增長點,讓企業有空間提高產業工人的薪資待遇。同時規范人才培養機制,加大技能型人才培育,鼓勵大專院校、職業技術院校開展行業相關學科,培養更多適合企業一線的技能人才,從而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 養老
養老話題也是代表們關注的熱點。省人大代表羅燕認為,近年來各地雖然持續推進養老機構建設,加強特困人員養老保障,但因為多種原因,他們的養老服務仍然處于民政、衛健、殘聯、養老機構等政府、社會管理交叉薄弱區域。
羅燕建議,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把精神病患老人、老年癡呆等弱勢群體的養老問題納入公共衛生投資范圍,民政、衛健、殘聯等部門聯動,在生活保障、托老機構建設、醫保報銷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持,科學全面地提供治療和養老服務。
關鍵詞 安全
近年來,建筑物外立面因年久失修、自然災害以及材料使用不當等原因導致外墻脫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事故時有發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省人大代表舒明英對此十分關注。
她建議,盡快出臺《四川省建筑物外立面安全管理條例》,立法明確各級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村(社區)的職責;厘清政府相關部門在建筑物修建前、修建中、修建后的相關責任;明確修建單位、房屋業主以及管理單位的相關責任,保障群眾人身安全。
(記者 鄭金容 蔣成林 張瀚巍)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