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尹秦 李媛媛
日前,市統計局公布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6.4億元,同比增長7.3%,總量與增速雙雙穩居全省第二。
這組數字,不僅展示了綿陽經濟發展向新向好,也折射出消費市場增長的動力與活力。今年以來,我市以消費提質擴容行動為抓手,多維度激活消費市場潛能,讓消費更旺、經濟更活,順利實現消費領域“開門紅”。
多方發力 加力擴圍以舊換新
4月16日至20日,第十四屆綿陽之春國際車展活動現場,匯聚了70余個品牌、600余款車型,不僅展示了最新款車型,還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以舊換新優惠政策。以“國家補貼+省級補貼+市級補貼+廠家直補”的多重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市民參與汽車以舊換新的熱情。“四重補貼加起來優惠4萬多,指導價18萬的車子,13萬多就拿下。”市民馬繼林看著“禮上加禮”的優惠政策,準備把自己開了幾年的車子換了。
今年一季度,市級統籌3000萬元開展汽車消費補貼活動,拉動消費25.83億元。
“為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釋放消費潛力,一季度我們持續從需求端著手,全面提振商品消費。”市商務局副局長陳濤表示,尤其是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聚焦汽車、家電等消費品,組織企業利用國省市補貼資金,加速引導市場消費迭代升級。
瞄準家電領域,將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飲水機、蒸烤箱、消毒柜、空氣凈化器、投影儀等品類納入家電產品補貼范圍。瞄準3C數碼產品,市縣兩級投入5000余萬元財政資金提振市場信心,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同步注入超2億元專項資金,加碼推進3C產品以舊換新。
通過擴大補貼范圍、加大補貼力度、優化服務等措施,綿陽更好發揮出了政策效能,進一步拉動商品消費。為提升消費便捷性,我市家電以舊換新和3C數碼購新補貼全面采用“支付立減”模式,消費者只需要通過“云閃付”APP領券,支付立減。
多元場景 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從“真金白銀”到“好戲連臺”,一季度全市各大市場主體開展各類消費活動170余場,直接拉動消費超百億元。
“‘政策+活動+載體’三輪驅動戰略,是我市提振消費的三大抓手。”陳濤介紹,通過一系列新的消費業態、新的消費模式、新的消費場景和新的服務消費的打造,進一步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
以“春”為媒,消費業態“百花齊放”:在涪城區,梨花節升級“玩法”,讓游客在梨花香中玩轉多樣春趣;在三臺縣,創設“直升機觀花+花田火鍋”旅游模式;在安州區,第九屆鄉村文化旅游季,溫泉康養、精品民宿、生態餐飲等相關業態全面升溫。
借“節日”東風,消費“江河”浪花迭起:“三八婦女節”以“她經濟”打造寵物經濟、動漫經濟、特色美食、非遺文創等多個消費場景,吸引消費者紛紛趕來打卡,體驗互動式、沉浸式消費;清明節小長假,線下豐富的場景、有創意的業態、多樣的折扣促銷,進一步優化消費供給、釋放消費潛力、激發消費動能。
點亮“夜經濟”,消費融入“煙火氣”:游仙區升級閑置的孔雀運動公園,將原本散亂的小商販統一歸集、規范管理,依托閑置售房部招引零食有鳴、瑞幸咖啡等業態,打造居民逛吃游玩的消費新業態;經開區城南VV市集位,打造文創飾品、特色小吃、微醺營地、街頭籃球賽等項目,為青年人打造休閑娛樂區域夜集市。
……
二季度在提振消費上我市將如何發力?陳濤表示,全市商務系統將以省“21條”政策及小微企業上規提質舉措為指引,全力推進川渝消費副中心建設。
在數據指標上錨定目標——力爭全年新增規(限)上企業超200家,申報專項債項目突破10個,成功創建省級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及“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4個以上,爭取專項資金超10億元。
在活動策劃上推陳出新——以“愛綿陽巴適購”為主題主線,分季度開展“春啟萬象”“清涼消夏”“潮購金秋”“悅享暖冬”等系列促消費活動,聯動商文旅農體教康等多元業態,全年活動場次預計超500場。
同時,在重要時間節點定向發放高校新生、敬老愛老等專屬消費禮包與消費券,持續放大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推進夜間經濟繁榮發展,優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推動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實現質效雙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