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綿陽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全市森林覆蓋率56.13%。依托優質森林資源稟賦,近年來,綿陽率先在全省開展“森林四庫”(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厚植綠美本底,走出經濟發展的新路。
近日,省林草局出臺全省首個支持市州建設“森林四庫”的意見——“關于支持綿陽市建設‘森林四庫’強市十條措施”,從支持發展現代林業產業、建設國家儲備林、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等方面,為綿陽“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在支持發展現代林業產業方面,支持實施“一縣一特色園區”培育計劃,指導開展“森林藥材領先、木本油料提質、林下經濟培優、木本糧食雙增”四大行動;在支持建設國家儲備林方面,明確專人定點聯系指導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支持包裝申報新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在支持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方面,支持宣傳推介大熊貓自然教育和文化,打造“大熊貓第一市”生態品牌;在支持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方面,指導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支持建設古樹公園;在支持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指導開展野生動物救助工作,指導建設川北木本藥材種質資源庫。
意見還明確,在支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指導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推廣“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林農”“專業合作社+林農”等模式,探索建立“林草碳匯+”等制度機制;在支持優化林業發展空間方面,明確專人跟蹤指導林草濕荒普查,優化“森林四庫”建設林地空間,指導市縣兩級編制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實施方案和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在支持綜合防災能力建設方面,指導開展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防控,支持進一步提升森林草原火災防控能力;在支持林草科技賦能提升方面,組建專家技術服務團來綿開展林業科技咨詢服務,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在支持強化林草要素保障方面,指導綿陽市編制“十五五”林草發展規劃、森林防火規劃、自然保護地規劃,支持重大項目納入四川林草發展“十五五”規劃。
以此為背景,近日,我市正式發布了第4號林長令——《關于加快建設全省“森林四庫”強市的令》,要求發揮林長牽頭抓總作用,市縣林長制成員單位要密切協作,市縣林長制辦公室要統籌協調,推動“森林四庫”建設一年一個臺階高水平邁進,助力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
林長令明確,要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實施儲備林項目建設提質、重大森林生態修復、林草資源管理保護“三大行動”,著力夯實綠色本底;要堅持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做優做強現代林糧產業、加快發展森林旅游康養、積極推進林草碳匯交易,著力推進生態價值轉化;要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森林四庫”建設空間、推動林業科技創新,著力激活林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近年來,綿陽始終把建設“森林四庫”強市放在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大局下來謀劃和思考,2025年獲建設第一批“天府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園區2個、基地8個,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省級財政獎補資金3600萬元,居全省第二;獲省政府林草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督查激勵;獲2024年度市(州)黨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優秀等次。
“我們將牢牢把握機遇,在完善政策體系、細化目標任務、健全推進機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加快建設‘森林四庫’強市。”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鄧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