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物理融合”到“化學反應”的警務變革
綿陽:構建“最強大腦”守護科技之城
全市接處警響應時間同比縮短15%,街面侵財案件破案數同比提升7%,刑事、電詐、治安案件發案數同比分別下降28.19%、23.92%、9.23%,群眾滿意度達97.08%……2024年的這組數據,成為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推進“情指行”一體化機制改革、驅動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躍升的生動注腳。
綿陽是中國唯一科技城。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專門力量,近年來,綿陽市公安局聚焦“專業+機制+大數據”目標,持續做強“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樞,激活一線“作戰細胞”,筑牢全域平安防線,構建起高效指揮、協同打擊、全域防控的“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體系,推動公安工作“戰”的效能提升、“防”的態勢鞏固。
破局重構 打造中樞“最強大腦”
記者近日走進綿陽市公安局“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只見大屏實時顯示警力分布與響應時間,合成作戰系統精準研判高發警情與布警方案,所有警務要素實現“一網統管”。這背后是綿陽公安對傳統警務模式的系統重塑。
2024年8月7日,涪城區三鵬廣場酒吧沖突警情處置頗具代表性:市局110接警服務臺接警后,前端警力3分鐘抵達現場控制事態,后端同步開展研判,實現全流程閉環處置。針對傳統模式協同不足、響應滯后等問題,綿陽公安采取“試點先行—差異發展—整體推進”策略,構建起市局重大警情合成處置、分(縣)局特色化推進的現代警務體系。
在市局層面,由“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牽動專業警種參與,其他警種按需入駐,重點圍繞“4+1”類重大警情、重要任務,全域聯動發起跨層級、跨區域、跨警種合成作戰,做強信息研判牽引,做實全量快速支撐。
安州區分局探索“1+5”運行架構集合多中心一體化運轉機制,三臺縣公安局推行一個龍頭牽引、一個中心賦能、一套機制運轉,涪城區、江油市、平武縣、科新區、鹽亭縣系統化布建本級合成作戰中心……各分(縣)局紛紛結合本地實際,打破警種壁壘、信息壁壘,聚焦全警情合成、錯位推進。
目前,綿陽公安已形成“市局一體化中心—分縣局一體化中心—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三級聯動架構,正推動警務資源“物理融合”向警務效能“化學反應”融合聚變,最大限度激發基層實戰效能。
以快制快 激活一線“作戰細胞”
“太快了!上午報案,中午就把失竊的東西追回來了。”2月13日,市民鄧先生車內財物被盜。市、縣兩級公安“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秒級響應、高效聯動,僅用半小時就鎖定了嫌疑人,并指揮街面一線最小作戰單元迅速將5名嫌疑人抓獲歸案,悉數追回被盜財物。這得益于綿陽公安建立的“全警情接入—全方位研判—全鏈條指揮”快速反應機制。
據綿陽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有關同志介紹,一旦有案事件發生,綿陽公安市、縣“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將第一時間介入處置,精準分析轄區治安態勢、熱點、亂點,多警聯動開展風險源頭化解,各種合成作戰指令快速直達一線“作戰細胞”,實現了高效指揮、協同打擊、全域防控。2024年,綿陽市、縣兩級公安機關“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實時支撐處置1500余起案事件,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全破。
多維賦能 筑牢全域“平安防線”
深夜的科技城新區美食街,商戶劉女士坦言:“就算凌晨收工,我們也安全感十足。”這樣的安全感離不開綿陽公安構建的“科技+人才+機制”三維賦能體系。
綿陽公安創新建立“晨謀暮督適時調”“多軌聯偵聯控”“戰例復盤迭代”等8項“情指行”一體化運轉制度,保障實戰“齒輪”高效運轉;組建1200余人的情報分析師、技戰師等25支專業隊伍,研發“戟盾”系列數據模型15個,成為支撐實戰的中堅力量。
依托中國科技城優勢,綿陽公安走出獨具特色的數智實戰路徑。從警情預警模型到智能布防系統,科技賦能推動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躍升,為城市安全發展構筑起智慧防線。(人民公安報記者 譚廣濤 通訊員 陳芨舟)
?。ㄔd2025年3月18日《人民公安報》)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