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5月15日,綿陽江油市三合鎮高坪村三組的水稻插秧剛剛開始,村民劉義清正在一旁電桿上的方箱面前操作。在國網綿陽供電公司電管家安奎的幫助下,劉義清在河邊接好抽水泵,緊接著,河水就抽進了秧田。
抽水泵的電從哪里來?電桿上的方箱是什么?原來,該方箱是綿陽供電公司研制的田間用電售電裝置,可供周邊農民用電的“共享電源”。該裝置可實現“充值即用電,用電即來水”,隨時滿足每家每戶的灌溉用電需求。
該裝置通過一個安裝在電桿上的獨立表箱來實現功能,選址于便于取水的河溝旁,可實現大約50畝區域間的供電。表箱外貼有用電二維碼、電能表戶號、常用抽水電機能耗參照表、安全提示語;表箱上半部分裝有電能表,負責控制和計量,并裝設漏電保護開關;下半部分設置電纜放線盤,盤放100米電纜線。
當天,劉義清通過手機掃碼,在微信生活繳費里的“電費”選項中輸入電能表戶號、金額后,即充值成功。安奎隨即取出電纜線,將其與河邊的抽水泵相連接,為抽水泵注入充足電能。
看著河水源源不斷流入田地,劉義清喜笑顏開:“以前插秧只能從自己家里拉電線出來接抽水泵,田地里的電線亂得像蜘蛛網?,F在有了供電公司這個裝置,我們需要多少電,就交多少電費,抽水又方便又安全。”
正值水稻插秧黃金時節,在江油市三合鎮、太平鎮,綿陽供電公司共安裝十余臺田間用電售電裝置,覆蓋灌溉面積500余畝,解決農村電力供源點不足、網架單薄的問題,提高農戶灌溉用電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也減少私拉亂接和觸電風險,有效滿足農戶農業灌溉和收割用電需求。插秧季結束后,該裝置還能為各類農機充電,為當地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據悉,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始終將服務“三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除了在裝置創新上下功夫,該公司結合季節特點和地域特征提早行動,成立農業保電小分隊,采取“無人機+人工”形式,針對性開展線路、設備排查工作,及時消除隱患,開辟用電“綠色通道”,做好便捷服務與技術指導,確保農民用上安全電、放心電。(王康力 田海 綿報融媒記者 胥江)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