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綁枝不僅是固定枝條,還要考慮陽光照射,不能擁擠、交叉、重疊。”近日,記者來到安州區黃土鎮現代獼猴桃產業園區,安州區人大代表金華正在果園內手把手指導果農對獼猴桃樹進行修枝整形。
冬季是獼猴桃果園管理的黃金期,金華每天都要走進獼猴桃種植園,指導果農清園、綁枝、施肥、覆土、防治病蟲害,為果園來年高產打下基礎。
53歲的金華是安州區黃土人,現任綿陽市安州區指代心紅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綿陽市再生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今年是金華返鄉創業的第二十個年頭,從事獼猴桃種植已10余年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土專家”。金華一邊修枝整枝,一邊介紹修剪技巧,“冬季修剪,首先要分清營養枝和結果枝,芽眼發育不好的要從基部剪掉。”
金華從2016年擔任安州區人大代表、鄉鎮人大代表至今,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對安州區鄉村振興項目發表建議,特別是對如何做大做強獼猴桃產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的社會責任,做大做強獼猴桃產業,金華先后牽頭成立了綿陽市安州區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綿陽市再生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種植戶提供農資、技術等服務,通過抱團發展,金華和村民共同創建了安州區萬畝獼猴桃示范基地,通過科學種植,產量提升了,收入增加了,村民臉上笑開了花。
金華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先后注冊“西部獼都”“金老五”“安樂獼鄉”等商標。為了更好地推廣安州獼猴桃產品,金華還奔波在推介獼猴桃的路上,廣西、武漢、江西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不斷走出去的過程中,金華思維也得到更新和拓展,通過開通市場,讓種植戶與銷售端很好地連接起來,解決了獼猴桃銷售問題。
“我們合作社目前覆蓋了黃土、花荄、秀水、雎水等鄉鎮,獼猴桃種植面積6000余畝,今年產量達7000余噸,產值9000萬元左右,帶動了周邊1000余農戶種植獼猴桃。”金華向記者介紹。
多年來,金華始終秉承“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理念,將安州獼猴桃產業打造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讓紅心獼猴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拓展了就業渠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在基地打工掙錢,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了人大智慧和力量。(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