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負春光加油干
三臺重點項目建設刷新“進度條”
綿陽新聞網訊 春潮涌動,行走在三臺大地,一處處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一個個重大項目建設蹄疾步穩,一幅幅催人奮進的場景,演繹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旋律。
永花路蘆溪段橋梁架設
近日,永花路項目永和堰中橋橋面順利架設,為整個項目的全線貫通打下堅實基礎。現場生產調度負責人周雙發告訴記者,目前,項目全線路基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沿線橋梁施工建設,預計在6月底完成全線水穩層建設。
據了解,該項目起于永明鎮與游仙區松埡鎮交界處,止于蘆溪鎮,為市重點建設項目。全線采用路基寬度25.5米一級公路設計,路線全長12.45公里,總投資7.4億元。根據設計規劃,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全面完工,屆時,永明至花園的車程將由原來的1小時縮短至20分鐘,極大地方便兩地群眾出行,有效緩解綿三路擁堵狀況,加強綿陽主城區對三臺輻射帶動能力,為三臺縣麥冬特色小鎮、蘆溪工業園區等區域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撐。
綿遂內橋墩建設
4月11日,在綿遂內鐵路三臺段3標段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凱江特大橋的幾座新橋墩拔地而起,工人們在各自作業面上緊張忙碌;江對岸的邊坡上,幾臺挖掘機正在進行改移道路、邊坡防護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凱江特大橋4號、5號、8號橋墩墩身施工,計劃本月底完成。同步進行的2號主墩墩身,預計5月中旬完成,并進入連續梁施工。1號墩在改移道路、邊坡防護施工完成后,4月底進入樁基施工,5月底完成墩身施工,隨后進入連續梁施工階段。”凱江特大橋現場施工負責人李悅介紹說。
在綿遂內鐵路三臺段2標段立新鎮團輝村特大橋施工現場,數座已經建成的橋墩林立在山川田野間。中建八局綿遂內鐵路項目二工區綜合主管荀朋介紹,橋梁建設是高鐵項目中至關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橋墩施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項目的通車時間。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遇到一個穿越堰塘區的地質難題——5個橋墩位于魚塘之中,其中軟弱土層的厚度最高達13.5米。
為確保項目按期完成,鋼筋工、模板工等20多名工人同時展開作業,旋挖機、汽車吊等各種機械設備齊齊上陣,最終解決了這個地質難題。據介紹,團輝村特大橋全長968.1米,樁基240根、承臺31個、墩臺31個,預計今年9月完工。
團輝村已建好的綿遂內橋墩
作為綿遂內鐵路3標段三臺境內最長的隧道,白鶴村1號隧道自4月3日正式開工以來,建設現場始終保持著緊張有序的施工節奏。白鶴村1號隧道施工現場工點負責人胡智成介紹道:“白鶴村1號隧道全長650米,包括明洞45米,暗洞605米。4月3日正式進洞施工,每日進尺2個循環2.4米。隧道采用拱錨臺車進行隧道初期支護施工,剩余595米,預計在12月底全隧貫通。”
在隧道掘進現場,立拱裝藥臺車成為“主力軍”,該設備集立架、打眼等多功能于一體,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目前,工人正加緊焊接鋼筋網片,為后續“打鎖角”作業做準備。通過固定隧道拱架,進一步強化初期支護結構,保障施工安全,隧道采用單向掘進方式,由進口工區(小里程)組織進洞施工,計劃逐步推進至出口。
不僅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刷新“進度條”,省級重點項目祠堂灣水庫建設也迎來新進展。
在祠堂灣水庫大壩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水泥漿制備系統與鉆孔機械持續高效運轉,工人熟練地將水泥漿灌入新鉆孔中,為大壩基礎穩固和安全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大包山的取料場,大卡車往來穿梭,挖掘機揮動巨臂,挖掘山石并裝載到卡車上,運往各個需要的地點。
祠堂灣水庫是一座集農業灌溉、城鄉供水、城市應急備用水源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該項目建成投用后可保障每年1100余萬立方米供水、解決水庫周邊8萬余畝農業灌溉用水、服務當地群眾近6萬人。為確保順利建成,壩體建設尤為重要。“目前采取人員三班倒24小時連續作業,爭取6月底全部完工,具備大壩填筑的前提條件。”項目負責人鐘興介紹,為了保障工程質量和進度,施工單位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和進度監控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施工難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下一步,我們計劃加大人員與機械設備投入,倒排工期、精心組織施工、優化資源配置,力保每一環節都能緊密銜接高效推進,從而全面保障祠堂灣水庫順利建成。”鐘興說道。(劉玉明 張輝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