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場生產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全力保障種雞安全。
□記者 唐顯枚 張瀚巍 謝斌 文/圖
在不少人的傳統印象里,養雞場往往是糞便遍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異味。如今,時代更迭,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養殖模式——通過自動化設備精準控溫、控濕,科學調配飼料、嚴苛地防疫管制,雞舍干凈整潔,幾乎沒有異味。
不久前,四川圣羅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蛋雞擴繁基地順利通過5年1次的核驗,成為當前全省唯一1家國家級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場。基地通過先進的設備、流水線標準化作業,1天可產10萬枚種蛋。
近日,記者走進該企業位于鹽亭縣高渠鎮界牌村的種雞場。這里大門緊閉,需按規定經過淋浴、消毒等程序,換上場區專用工作服,才能進入。場區工作人員解釋道:“生產區都實行封閉式管理,生活區實行半封閉管理,執行統一而嚴格的防疫措施,全力保障種雞安全。”
該種雞場飼養著12萬套羅曼粉父母代種雞,這個品種蛋雞具有產蛋多、蛋殼質量好、雞蛋品質好、飼料轉化率高、抗應激能力強等優勢,是我國蛋雞養殖領域的“明星品種”。
在生產區的雞舍里,自動化設備隨處可見,室內通過自動化環境控制系統可以調節溫度、濕度、通風情況,自動霧化消毒除塵。種雞住著“上下鋪”,吃著定時定量投喂的過濾凈化水和定制配方飼料,糞便由糞帶收集定時處理,剛產下的新鮮蛋順著籠網,自動滾入蛋帶。
“我們通過自動化設備為這些良種雞繁殖后代創造良好條件。”技術人員肖贏銀告訴記者,按照傳統的養殖模式,1萬羽種雞大概需要3個養殖人員。而在這里,每棟雞舍配備了1個養殖人員,主要負責日常巡查、設備監控與操作,1個人就可以管理3萬只雞。
4棟雞舍產出的新鮮種蛋被傳送運輸至蛋庫的流水線。在這里,工作人員們與機器設備配合默契:肉眼初步挑選、光照二次篩選、機器稱重分揀……經過標準流程,剔除不合格種蛋,合格種蛋則被打包送進熏蒸室消毒,平均每天經此流程處理的種蛋超過10萬枚。
企業產出的合格優質種蛋送入孵化場后,在自動化控溫控濕的環境中實現孵化、出雛,最后銷往周邊省市的蛋雞養殖企業、青年雞養殖企業或經銷商。“因為羅曼粉蛋雞高產蛋性能、低料蛋比、適中蛋重、低蛋損率等優勢,我們的雞苗深受品牌雞蛋企業的歡迎,既降低了他們飼養成本的同時,雞蛋品質又極具市場競爭力。”圣羅蘭生產技術副總監梁強告訴記者,“就四川基地來說,我們每年能向全國提供商品代蛋雞苗2400萬羽;加上貴州、湖北、河南基地,公司雞苗年銷售市占率約為9%。”
記者手記
我國作為世界上蛋雞飼養量和雞蛋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高標準、高水平的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對于保證蛋雞優良種源供給有著重要意義。
蛋雞良種擴繁場作為產業鏈源頭,其優質種源+“適度規模、全進全出、分散養殖、獨立孵化”的核心生產模式+智能化自動化養殖設備,對現代蛋禽種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伴隨著錨定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目標,綿陽在國省級畜禽核心育種場、核心種公畜站、良種擴繁推廣場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越來越多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嶄露頭角。
展望未來,相信綿陽在提升育種能力與良種化水平進程中,將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進一步推動全國種業強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