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琳在綿陽調研并召開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第24次會議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協同創新發展
加力推動綿陽科技城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3月2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調研院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情況。
川觀新聞記者 李淼 攝影 田為
3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綿陽市調研并召開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第24次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兩會和省委部署,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平臺上蹚出新路,加力推動綿陽科技城建設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全省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更多力量。
施小琳到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調研航空發動機研制、院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重大技術攻關等情況。
隨后,施小琳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聽取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審議有關事項,部署下一步工作。施小琳指出,高水平建設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制定工作清單,聚焦細分領域專項集成推動,促進“川字牌”“綿陽造”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把“國之重器”的硬核科技實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施小琳強調,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在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科技立城興城上加快破題。加快構筑高能級實驗室矩陣,打造大科學裝置集群,支持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集聚創新資源,產出更多突破性、引領性成果。要推進科技成果溢出轉化,在打造高能級產業集群上加快破題。聚焦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支持鏈主企業建設國省創新平臺、牽頭組建創新聯盟,瞄準堵點卡點問題,推進企院校協同攻關,健全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強供需對接,強化基金等科技金融支持,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走向生產線、融入產業鏈、做強生態圈。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建強應用場景支撐,用好首臺套、首批次等政策,支持與省內市州協同聯動,推動新技術新產品規模化應用。要做強軍民協同創新特色優勢,在促進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雙向拉動上加快破題。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強化平臺整合、資源聚合,做強需求統合、能力融合,制定成果轉化配套政策和激勵評價體系,構建科研生產與產業供給配套體系,推動院地雙向奔赴、相互賦能。要優化城市功能和發展生態,在營造一流創新環境上加快破題。以科技賦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聚焦新型城鎮化、教育醫療等優質均衡發展、數字政府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用“繡花”功夫提升科學治理水平。強化省市聯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跨市州的人才集聚和發揮作用機制,吸引各類人才和市場主體紛至沓來、創新創業。
施小琳還到游仙區小枧鎮雨鳳村,察看春耕生產及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情況;到經開區三江實驗學校,調研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及“校園餐”十條措施落實等情況。
副省長、綿陽市委書記左永祥,副省長李文清,有關科研院所和省直有關部門及綿陽市負責同志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