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藤椒地里除草
綿陽新聞網訊 藤椒要高產,關鍵在春管。眼下正是藤椒管護的關鍵時節,鹽亭縣文通鎮塔三村的藤椒地里,椒農們穿梭在藤椒樹間忙著施春肥。
“現在正是藤椒樹萌芽、生長的大好時節,所以我們抓緊時間除草和施春肥,將藤椒樹營養給足,為提高藤椒品質和產量打下基礎。”塔三村村民楊仕天說,如果春肥營養跟不上將直接影響藤椒收成,所以藤椒春管工作一點也馬虎不得。
記者來到藤椒地里,塔三村黨總支書記蒙紹官正在給藤椒樹施肥,他在藤椒樹旁刨出一個坑,然后倒入羊糞,并用鋤頭將羊糞與土壤充分混勻,“這樣做是確保藤椒樹根部能更好地吸收養分。”他一邊示范一邊解釋,為了提升藤椒品質,必須減少化學藥物、化肥的用量,管護都是采用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劑,肥料用本村養殖產生的羊糞,在為藤椒樹補充養分的同時,極大地改善了土地的營養結構,同時還杜絕了養殖糞污對環境的影響,節省了買化肥的支出。
據了解,從2017年起,塔三村通過流轉空閑地并配套建設灌溉設施,大力發展藤椒種植,經過8年的持續發展,現已進入豐產期,漫山遍野的藤椒樹枝繁葉茂,散發出豐收的氣息。
“我們村一共種植了200畝藤椒,去年每畝產鮮椒750公斤左右,為村集體組織帶來了50余萬元的收入。”算著一筆筆賬,蒙紹官對今年藤椒收成充滿信心,今年雨水充足,把管護跟上,按照目前藤椒長勢,預計每畝產量能達到800公斤左右。
小小藤椒樹,致富大產業。如今,文通鎮藤椒種植面積達400畝,年產量約30萬公斤,產值100萬元左右。今年預計完成糧油作物種植面積7萬余畝,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將達到1500畝。
近年來,鹽亭縣立足資源稟賦,結合市場需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抓管理、強技術等措施,積極推動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不僅為產業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也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熊蓉 曾靖 李彥 記者 彭紫薇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