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耕種防收烘“一條龍”
游仙現代化農業有新招
在游仙區魏城鎮安樂村,農機手正緊鑼密鼓地作業
綿陽新聞網訊 “準備就緒,大家開動。”近日,在游仙區魏城鎮安樂村的稻田里,農機手鄧小虎與隊友們正緊鑼密鼓地作業。
不同于往昔的辛勞與繁瑣,如今,有了現代化農機,從割穗到脫粒,從清選到裝車,一氣呵成。這背后,離不開游仙區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的強力支撐,讓“插兜式”種地成為現實。
而技術嫻熟的鄧小虎,還有一個身份——游仙區美鈴家庭農場的負責人。近年來,鄧小虎通過土地流轉,流轉480畝土地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以前收稻子,得打幾十個電話請人幫忙,早出晚歸1個月才勉強收完。現在,一個電話給服務中心,中心迅速響應,按需為我們提供服務。”談及變化,鄧小虎感慨萬分,“以前,光人工費就要8萬元左右,現在和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合作后,人工和時間成本都減少了一半以上,空閑期間,我還可以去其他農戶家作業,再增加一筆收入。”
短短2個小時,近30畝稻谷全部歸倉,隨后直接送往烘干房進行烘干處理,等待最佳時機出售。看著自家豐收的稻谷,鄧小虎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水稻收割完后,鄧小虎將繼續與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合作播種小麥,480畝土地從收到種,將在1個月內完成。
作為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區,近年來,游仙積極探索農事一體化服務改革,建立了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整合了全區20個服務主體,引進了400余臺(套)先進農機裝備,涵蓋節水灌溉、測土配肥、飛防植保等前沿技術。同時,組建了18支專業服務團隊,為農戶提供從產前育秧到產后銷售的全方位服務,真正實現了“耕、種、防、收、烘”一條龍精細化服務,是游仙農業服務的“超級大腦”。
當前,游仙23萬余畝稻谷喜迎豐收,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轟隆隆”的現代化收割機聲此起彼伏,如同金色的使者,在稻海中穿梭,將沉甸甸的稻穗轉化為豐收的喜悅。
走進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各種先進的農機設備琳瑯滿目,從播種機到收割機,從無人機到智能灌溉系統,一應俱全。在中心農業社會化服務數字管理平臺上,農機數量、位置、作業軌跡等信息一目了然,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
“我們利用北斗定位系統,精準調度農機,確保資源高效利用。”該中心負責人羅彩元介紹道,農機還會實時傳送作業圖片,以方便中心進行農機數據管理,確保農業生產規范、安全。
截至目前,游仙農業機械化率已達74%,年均調度各類農機近3000臺次,服務小農戶6000余戶、輻射區域及周邊近20余萬戶農民,推動農作物畝產增收10%,農民年均增收794元/畝。
“游仙區的農事一體化服務改革,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難題,更在提升農產品價值、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游仙區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楊華容表示,在今年大春收割中,通過農事一體化服務,可幫助農戶收割水稻10萬余畝,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50%以上。
此外,依托農事一體化服務中心,近年來,游仙還建成冷藏庫、氣調庫、烘干房和冷鏈物流等設施95座,總容量可達13390噸,有效延長了農產品產業鏈,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通過“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農戶+基地”的產業化聯合體模式,游仙區不斷推動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成功打造了“游仙優品”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多個農產品榮獲國家級榮譽。(記者 周鈺 李媛媛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