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言,建言獻策。(綿報融媒記者 王勇 攝)
□綿報融媒記者 郭若雪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兩會期間,“堅持科技立市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如何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怎樣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代表、委員結合綿陽實際暢所欲言,如同點點星火,共同點亮了綿陽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的火炬。
焦點話題
未來,我市將堅持科技立市,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持續用力做強做靚中國科技城。
精彩回放
一年來,綿陽扛牢使命服務國防、創新發展,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建設邁步起航。科技城戰略地位更加強化,國家出臺專項政策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批復綿陽科技城“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從19個增加到23個。此外在戰略科技力量、創新主體、創新要素等多個方面都有所新突破。
代表委員熱議
“要主動承接來自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項目,推動成果就地轉化,并實現產業化。服務國家科技戰略,協同抓好創新產業平臺建設是關鍵,”王成代表提出,要實現產業做大做強做優,離不開科技創新。綿陽要在科技創新平臺上下大力氣,加快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盡管身在不同代表團,但周勇代表的觀點和王成“撞題”。周勇表示,綿陽把科技立市擺在首要位置,要打造成渝副中心,必須下好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這步先手棋,深耕綿陽科技創新資源,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創新平臺。
如何做?周勇也給出了解法。“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科研院所、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應協同創新,把資源整合起來、把優勢互補起來。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圍繞國家需求,聚焦科技前沿的核心關鍵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企業要圍繞社會需求、行業短板,聚焦產業發展的能力問題。”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去年,國家出臺專項政策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批復綿陽科技城“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不斷強化科技城戰略地位。
“深入實施‘科技立市’戰略,加快建設‘云上大學城’!”張偉委員表示,“云上大學城”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先行區、大力實施科技立市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云上入駐”+“線下合作”,努力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協同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入駐高校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繁茂、創新成果豐富的優勢,為全市的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提供創新支持。
在張偉委員看來,為加快建設“云上大學城”,推動創新資源導流作用落地落實從而實現智匯賦能中國科技城,希望“云上大學城”建設能以平臺需求為導向,分類確定入駐高校,并且以“關鍵節點”為突破口,創新支持政策,最后以“多方共建”為理念,創新管理模式。
于曉燕委員則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創新金融生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上。“綿陽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正在深入實施‘科技立市’戰略,不斷強化科技型企業的主體地位,以創建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契機,通過發展科技銀行、引進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等舉措,著力構建金融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新格局。”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