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基礎 利長遠
平武南大門美麗羌鄉換新顏
綿陽新聞網訊 鏟掉張貼在墻角、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清洗道路兩邊的護欄、沖洗路面……平武縣平通羌族鄉是平武縣的南大門,其城鄉環境面貌也代表著平武縣的“第一”印象。在持續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提質行動中,當地通過“精管細護”,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擦亮名片,顏值氣質實現徹底變化,讓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擁有更強的自豪感、幸福感、歸屬感。在具體行動中,這里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謀定后動,整體協調,平通在環境綜合提升方案可行性上下足功夫,結合本地實際,先后3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最終提出了67項具體的實施意見,并實行動態管理機制,事項化、清單化地部署目標任務。
為了廣泛發動社會參與,當地統籌了“一主四輔”五支隊伍260余名工作人員作為專班力量。在線上,還積極運用“問卷星”“益農服務”等新平臺,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
結合階段重點工作,平通切實落實4級包保責任制,將工作到戶到人。為更好地分類指導,督促工作落實,還專門成立場鎮維護、農村治理、企業管理3個工作專班。
為確保環境治理提升迅速見效,平通明確了“場鎮打樣,村居跟上”的工作步驟,采取“疏堵結合、科學整治、全民參與、持續執法”方式,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鄉企聯建、村集體經濟配套建設、鄉政府自籌資金補助”等措施,新增停車場2處5000余平方米,劃線車位220個,垃圾轉運車3輛,配套倉庫2000立方米,統籌灑水車9輛,降塵設施若干,實現了常態運行。為逗硬獎懲,該鎮充分發揮鄉重點工作督導專班的作用,采取周檢查、月評分,統籌整合使用各類資金17萬元,用于獎優罰劣,推動工作見效。
隨著環境衛生“精管細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鄉鎮墻角的小廣告不見了蹤影,河堤上的垃圾也被打掃得一干二凈,溝渠中的雜草、泥沙、白色垃圾被全面清理干凈,場鎮村道,環境衛生得到持續改善,城鄉“顏值”進一步提升,宜居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綿報融媒記者 蘭建春)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