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市委、市政府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實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圍繞一個“民”字,一項項惠民舉措、一件件民生實事,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與溫度,也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辦實事,為民生“加碼”
12月27日,在明媚的陽光下,G247沿線,江油、北川、平武公路管理所的施工人員正在為道路的“暢安舒美”熱火朝天地進行收尾施工。為縱深推進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全面預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我市高度重視,部署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
2022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是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到12月28日,這些項目全部完工。
“有效消除相關地區道路通行安全隱患,提高道路服務水平及行車舒適度、安全性,提升群眾出行滿意度,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市交通運輸局把群眾“身邊小事”當成“頭等大事”,抓民生實事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
年輕教師招不來、優秀教師留不住,是農村教育遇到的難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農村教師生活環境相對落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2022年,我市投資2000萬元,完成1000套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轉房的改造提升,努力為農村娃娃留住教師。“我打算元旦節就搬‘新家’,拎包入住!”江油鄉村教師肖功兵看著嶄新的宿舍激動不已。
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補助、食品安全綜合整治、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御營壩片區棚戶區改造、農村學校教育數字化質量提升……2022年,綿陽實施6類25件市級民生實事,涵蓋了群眾關心關注的道路交通安全、農村義務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振興促進、公共安全服務等等,資金、資源更大力度向民生領域傾斜,最大限度地讓全市人民普惠受益、共享發展成果。
惠民生,為幸福“提速”
“現在好了,加裝了電梯,想出去就出去,想回來就回來,真有一種幸福直達的感覺。”梓潼縣居民衡劍輝說,自己50多歲了,住在7樓,以前出了門就不想回家,回了家就不想出門。
既有小區加裝電梯,是我市2022年實施的省級民生實事,能進一步提高小區居民生活品質,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滿足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受到市民歡迎。
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1.62萬名幼兒保教費;為符合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生活費補助和營養膳食補助;向1.8余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發放助學金;支持5.72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適度提高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為3.34萬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為346名0至6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大型體育場館免費開放或低收費開放……
2022年,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讓綿陽不斷提升著“幸福之城”的成色。
記者手記
29件省級民生實事、6類25件市級民生實事,加上各區市縣實施的民生實事,每一件民生實事都解決百姓生活中的難題。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民生實事,都是大事。
一直以來,我市針對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精準施策,盡力而為。“正抓緊謀劃啟動2023年民生項目準備工作。”市交通運輸局計劃通過一年接著一年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補齊交通運輸領域民生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計劃投資1012萬元,再改造提升500多套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轉房,進一步改善農村教師的居住條件,增強歸屬感。”市教體局決心更好地深入做好這項民生實事。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綿陽正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辦,為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接續奮斗!(綿報融媒記者 劉毅)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