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12月28日,市委八屆五次全會上提出,未來五年,將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如何實現這一愿景?為何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價值?
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經過多年國家布局和建設發展,初步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保障國防建設的路子。
在會議分組討論階段,中國兵裝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勇道出了心愿:“希望共建共享本地創新資源,加快國省重點實驗室建設!”
仿佛是一種回應。市委融辦常務副主任李建國表示,一方面,要全力保障在綿國防科研院所發展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招院引所”,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著力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另一方面,要以打通供需兩端通道為突破口,深化產學研合作,探索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加速軍工高技術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核技術應用、激光裝備、無人機等“新賽道”產業。
“作為國家唯一科技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綿陽科技城建設,賦予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的使命責任。今年,國家層面首次出臺專屬政策支持高水平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國務院批復實施《綿陽科技城“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科技城高質量發展標定了方向、指明了路徑。”科技城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羅建明談到,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服務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建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深化改革開放為重點,全面提升科技城創新發展能級,加快建設國防軍工科研生產重要基地、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為服務支撐綿陽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多科技城貢獻。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大考”,借力創新驅動推動產業發展,對綿陽而言,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過去一年,綿陽科技創新工作既有量的積累,又有質的飛躍;既有點的突破,又有系統能力的提升。”市科技局副局長陳光明表示,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擁有一批科研院所,科技底蘊深厚。心懷“國之大者”,勇擔“國之重任”,這是綿陽肩負的重要使命
擔當主力軍,需有新作為。“‘創新引領’不僅僅局限在科技創新,而是要擴展到解放思想、以創新思維推動工作等方方面面。”游仙區委書記陳華斌表示,游仙作為科技城核心區,必須發揮國防科研院所富集優勢,擔當綿陽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的主力軍。
陳華斌給出了游仙區前行的方向。“首先是深化院地協同創新,做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院地交流協作機制,認真落實‘四張清單’,大力實施國防科工人才‘安居、安業、安康’工程,讓國防科工人才心無旁騖搞科研。其次要建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建成四川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最后,還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動科研成果就地產業化。”(綿報融媒記者 郭若雪 李橋臻)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