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12月23日,記者從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農村工作組獲悉,為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相關要求,確保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的返鄉人員和農村常住居民及時獲得基本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發布六項工作提示,對做好返鄉人員健康監測、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老年人疫苗接種、基層醫療機構門診管理、鄉村必需醫療物資供應和個人健康宣傳引導等6個方面工作進行提示。
提示1做好返鄉人員健康監測
元旦、春節期間,倡導返鄉人員返程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返鄉后盡量不參加聚集性活動,與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礎性疾病者接觸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對于無癥狀感染者、輕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療,居家期間盡可能減少與家人接觸。
倡導返鄉后有隔離需求的人員到“健康驛站”進行健康監測管理,“健康驛站”由各地相應酒店改造,在衛生保障、住宿價格等方面為返鄉人員提供貼心服務。如返鄉人員自我隔離期間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癥狀時,可指導其到發熱診室就診,對出現多日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等情況的,及時指導和協助向上級醫院轉診。
提示2強化農村重點人群精準服務
摸清村組內合并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孕產婦、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人員健康情況,建立鄉村重點人群健康狀況信息庫,落實分類分級健康精準服務。加強對居家治療觀察人員的服務,尤其是對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獨居老人、殘疾人等,要協助其進行健康監測并及時向鄉村醫療機構反饋。
提示3推進農村人群新冠疫苗接種
堅持“應接盡接”原則,加快提升農村地區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繼續提高60-79歲人群和其他年齡段人口接種率。采取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或安排流動接種車下鄉進村等措施,最大程度為農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接種提供便利。
提示4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
統籌縣域內醫務人員調配,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應設盡設”“應開盡開”,確保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正常開診,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檔。加強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培訓,提高對高風險重點人群的識別、處置和分類分級健康服務能力。鄉鎮衛生院要設立和公布接診電話,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
提示5加強鄉村必需醫療物資供應
市級加強統籌,縣域及時調度,藥品供應企業保證物流配送,確保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清單藥品不斷供。倡導中醫先行,加大中藥應用。加強鄉鎮衛生院氧療設備、便攜式肺功能儀和村衛生室指夾式脈搏血氧儀、紅外線體溫計或額溫槍等設備的配置。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藥店中藥、解熱和止咳等對癥治療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盒儲備。
提示6加強宣傳教育和健康引導
通過新媒體、鄉村廣播、小喇叭等方式,用村民聽得懂、能理解的地方語言,深入宣傳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走親訪友時,應規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盡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禮儀。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態。(綿報融媒記者 劉曉東)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