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勇 攝)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李橋臻
3月2日下午,參加市政協七屆六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們分兩組進行聯組討論。聚焦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基礎教育、養老服務等方面,委員們暢所欲言,凝心匯智,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建諍言、獻良策。
聯組討論上,市政協委員們緊扣全局,紛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踴躍發表真知灼見,提出很多前瞻性、建設性的建議。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探討中凝聚共識,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2020年初,我市中小微企業占市場主體總數22.4%。”鄭學鋒委員的發言,用一組數據開頭。他表示,經調研,我市小微企業存在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高、招工難等共性問題以及缺空間、缺要素配套等困難,因此,建議依托創新產業基地,采取多種模式規劃建設小微企業產業園區,并做好公共服務,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制定準入標準和考核機制,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如何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成為不少市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
對此,景代良委員建議,建議市級層面盡快出臺專門支持被撤并鎮村發展的改革方案,明確被撤并鄉鎮發展規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辦法,作為縣一級的“改革指南”,特別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與直接感受的領域要制定統一標準、作出明確規定,以最大幅度補齊“民生短板”。同時,以“購買服務、提升業務”為支撐,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懂經營、善經營。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重在規劃先行。規劃的制定應當結合自身縣域經濟特點和資源稟賦以及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地區、城市化地區的功能定位,要實時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做到規劃與政策相適應。”王雪委員說,“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僅要加大對有生態影響區域居民的技術培訓,實現聯農帶農增收,更要遵循國家糧油安全的功能分區,堅守耕地紅線、環保承載底線,適度規模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基礎教育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培育的源泉。唐杰委員建議,推動我市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加大普通學校和公辦教育集團學校的資源配置力度,促進地方教育均衡發展,有效發揮政策制衡作用,對民辦集團學校和公辦集團學校統一政策標尺。同時,發展壯大公辦教育集團規模,實現區域范圍辦學效果和品質的整體提升,強化教育集團學校特色品牌建設,同步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與地區整體教育的均衡發展。
萬事民為先,百姓的幸福感歸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市政協委員們緊緊圍繞這一點,下深水調研,提出建議。
通過調研,耑金玲委員發現,綿陽現有養老設施條件、養老服務管理力量和養老服務管理水平已不能滿足養老基本需要。為此,她建議設立市、縣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堅持“以崗定酬”“分類管理”,引入專業化工作人員,化解養老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加強養老服務監管,不斷提高養老服務管理水平、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