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鎮紀委組織召開“聽音問廉”壩壩會(譚偉 攝)
壩壩會“聽音”件件有落實
“干部好不好,群眾考一考”。近日,楊家社區的院壩里,一場“聽音問廉”壩壩會開得熱熱鬧鬧,圍繞干部辦事公道、辦事效率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社區居民與社區干部圍坐一圈,拉開了話匣子。
“我有個意見,我的兩個本本到現在都沒拿到,是不是社區干部在管?”壩壩會上,楊家社區居民老劉第一個發問。緊接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開來,就社區當前存在的問題提意見。
“一個壩壩會,我們收到了4個問題,有2個我們都是現場回答解決,當場給出整改方案。對于類似老劉的幾個問題,我們要進行核實,社區不能解決就報請上級解決,短時間不能解決的,就分步解決并做好解釋工作。”社區書記黃耀表示,現場“廉考”既解決了疑惑,又辦好了實事。
對老劉提出的問題,社區紀委書記劉世鳳立即跟進核實。經了解,老劉說的兩個本本是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房產今年上半年已確權,證件在辦理中,待制好后統一發放。土地證已集中發放,但他本人未領。了解情況后,社區通知老劉領取了土地證。
社區紀委書記劉世鳳表示,啟動“聽音問廉”工作以來,已對照查找問題17個,推動解決13個,將持續用力、舉一反三、補足“短板”。
上門來“問廉”事事有回音
“周婆婆,您對我們村上社保認證上門服務滿意不?”周五早晨,楊家鎮回龍寺村到村任職選調生彭靖舒來到71歲的周婆婆家中,幫助老人打掃完衛生后,就坐下來翻出一份“聽音問廉”臺賬本和老人交流起來。臺賬本上面還細致記錄了回龍寺村16名高齡和行動不便老人的社保待遇認證上門服務情況。
今年以來,楊家鎮開始了對轄區內7500余人的社保待遇進行認證。工作啟動后,鎮村干部在“聽音問廉”走訪中陸續聽到“不會用智能手機”“年紀大了,腿走不動”這樣的聲音……大多數老人都集中反映了因腿腳不便或身體原因不能到窗口辦理相關業務的問題。
百姓有呼聲、群眾有難題,黨委政府就有回應、有措施。很快,129名集中上門服務的民事“送達員”上崗了,聽民生、送服務、講政策、給關懷就是他們的主責主業。
時隔一月,這些民事“送達員”的工作開展如何?老人們滿意嗎?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馬上解決?……帶著這些思考,小彭來到周婆婆家中深入了解。因為,她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教體局紀檢監察組干部。為推動“聽音問廉綿州行”在回龍寺村落地,她會同村紀委擬好了一本針對民事“送達員”的“問廉”臺賬。
“群眾關心什么,我們就關注什么。”這是鎮紀委開展“聽音問廉”工作以來,15個“訪廉問廉”走訪小組共同的目標。“在‘走’和‘問’的過程中,村級紀檢干部業務水平明顯得到了提升。”鎮紀委副書記譚偉說到。
紀檢干部們的記錄本,反映了群眾最熱切的心聲,也見證了楊家鎮便民服務最切實的變化。半年來,楊家鎮逐步建立完善了“1個便民服務中心+12個代辦點+129名送達員”的鎮、村、社代辦機制,還探索推行了逢場天早到半小時、延遲半小時的“8+1”延時服務,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舒心。
“我們將嚴格落實市委、區委對‘聽音問廉’部署,做到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政策在一線落實。”楊家鎮黨委書記李華說道。
(羅亨先 彭海林)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