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超
市第八次黨代會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要以特色農業種業發展助力縣域經濟實力上臺階,要以“五大振興”加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這些重要部署對做好綿陽新時代“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楓香村是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的“宏觀之末”,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微觀之首”,必須勇擔使命、抓住機遇,以末端發力實現終端見效。
特色鄉旅是走好楓香村產業振興道路的重要所在。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楓香村坐落于安州區蝴蝶谷、白水湖、溫泉小鎮“旅游金三角”核心區,近年來,我們充分依托自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旅,引進了安驛·箱幾等重點旅游項目,帶動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8000元。要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這是招商引資、推進產業發展的底線。要豐富經濟業態,加快農業與旅游休閑、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有效對接城市消費需求,拓展村民增收空間。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組建村集體旅游股份制合作公司,把村民牢牢嵌入鄉旅產業鏈條,實現共參與、同富裕。
人才回引是走好楓香村人才振興道路的力量所在。沒有鄉村人才的振興,鄉村振興就缺乏力量支撐。楓香村共有3520人,青壯年勞動力2061人,其中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1200人,勞動力嚴重缺乏。近年來,楓香村堅持抓人才回引,但回鄉創辦的專合社僅7個,扭轉這一局面要打好“鄉情牌”,定期發出“致富不必遠游,創業就在楓香”的主題祝福短信,舉辦優秀務工人員、創業人員交流會,讓他們與家鄉同頻共振、激發回鄉創業激情。用好“本土才”,加強與農業高校院所和企業等合作,采取組建農科博士站等模式,培養新時代職業農民。建好“儲備軍”,善于和敢于在生產一線、在返鄉優秀農民工、大學生等群體中發現人才。
鄉風文明是走好楓香村文化振興道路的成色所在。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楓香村堅持保護農耕文化遺存,常態化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開展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文明道德評議等,以文明教化筑牢群眾自信之根。圍繞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深度挖掘優秀農業文化和紅色文化,整理印制《楓香傳說》,推進村史館建設,探尋綿安中心縣委和黑山灣地下黨組織革命歷史楓香印跡。發揮村規民約積極作用,以積分評價管理方式,創新開展好婆婆、好兒媳、孝心之星和“百家看、千家比”評比活動,實現激勵與約束并重。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用好村級陣地、道路民房等宣傳載體,講好孝老愛親、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等故事,打造文明楓香“新楓尚”。
生態宜居是走好楓香村生態振興道路的關鍵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楓香村秉持“生態宜居是最普惠的福祉”理念,縱深推進鄉村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加速成形。下一步,我們將著眼生態變為生活、水質變為品質、空氣變為人氣,維護好村內8公里生態漫步環線、自行車騎行環線,統籌沿途人文綠植景觀、休閑設施改造升級,做好鄉情故事、農特產品等宣傳展示,打響“漫步楓香”招牌。
黨建引領是走好楓香村組織振興道路的根本所在。農村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神經末梢”,絕不能有組織、無組織力。近年來,楓香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勝利,靠的就是黨的領導。楓香村將始終堅持“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理念,狠抓標準,落實黨支部標準工作法,以基礎扎實確保全面過硬,不斷增強村黨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著眼提能,強化思想政治的武裝和群眾工作能力的提升,探索用黨建績效檢驗工作成效。形成合力,發揮好駐村工作隊作用,健全村兩委成員與駐村第一書記工作職責體系,建立村黨委與駐村工作隊黨組織聯建、任職交叉機制,完善駐村干部列席村黨委會制度,在共謀事、眾議事、同辦事中合力助推鄉村振興。 (作者系市黨代表、安州區雎水鎮楓香村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