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昊天
市第八次黨代會響亮提出了“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著力構建四向通達、全域開放的開放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北川將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提高縣域競爭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先導作用、支撐作用和帶動作用,圍繞“內暢外聯”的思路,大力實施交通設施建設攻堅行動,推動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實現更大突破。
著力暢通縣域內部路網。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只有持續強化支撐國家、省級重大戰略實施,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構建完善城鄉交通網絡,才能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保障。一是完善國省道路主干線。以“打通路網、提高質量”為重點,實施國省干線項目建設專項行動,結合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對境內G347、G247和墩青路、北松路等國省重點路段進行提檔升級和路面改造,提高公路等級和行車舒適性,夯實縣域“兩國道五省道”干線網絡基礎。二是打通縣域內部“斷頭路”。以打通青片至片口等溝域“斷頭路”、暢通循環路為重點,優化縣域內部干線公路網絡,推進溝域之間形成區域環線。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力爭三年時間完成國(省)干線、縣(鄉)公路、村(組)道路恢復重建任務。以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為抓手,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撤并建制村與新村委會直連道路暢通問題。三是構建“快進慢出”旅游通道。注重在國省道路建設中融入羌族元素和旅游文化,分批次建設美麗鄉村示范路、旅游路、風景路,進一步完善旅游廁所、觀景平臺、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構建“快進慢出”旅游通道,進一步串聯重點景區,使一個個“盆景”連成一道道“風景”,形成一片片“風光”,持續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
著力聯通對外連接通道。加快交通設施建設是順應高質量發展、搶抓新機遇、應對新挑戰的客觀需要。北川將以開放大通道建設為重點,以國省改線改造提升為支撐,著力打通對外連接通道,全面融入綿陽一刻鐘經濟圈,深度融入成都經濟圈,加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區。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出口連接。按照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目標,加快推進九綿高速(北川段)建設,抓好做實鹽茂高速和安州至北川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融入成綿高速擴容和成渝高速公路等布局,建成開放性綜合交通網絡,暢通經濟循環“大動脈”。二是推進毗鄰區縣快速連接。加快城鎮過境路段、出入口路段建設,強化縣際縣域路網互聯互通,加快安北高速、物流大道、綿安北第二快速通道、北川至江油快速通道等建設對接,推進與毗鄰縣市區快速連接,形成立體全面開放的公路出口布局。三是加快通航短途運輸建設。加快推進通用機場建設,推動園區道路、停機坪等通航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全域性、集成性、融合性,持續鞏固低空空域改革試點成果,重點開通與成渝地區、川西北地區低空目視航線,加快實現通航短途運輸。
著力推動路網等級提升。當前,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價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貨運需求特征更加明顯。這都要求交通運輸供給必須加快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優質更便捷的交通運輸。一是科學設計規劃。堅持站高謀遠,立足區域交通發展布局科學規劃,加強與縣內各類規劃相互銜接,高質量推進多規合一,特別注重交通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心城鎮建設、旅游發展、土地和資源利用、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等規劃有機結合,建設產業路、富民路。二是提高抗災避險能力。結合北川山區實際,圍繞提高抗災能力,充分考慮北川地質結構,地質災害,以建設安全路、放心路為目標,科學確定“橋隧比”,有效避開洪澇地質災害,進一步推動農村臨崖涉水道路安防設施建設,全面提升道路抗災避險能力。三是配套完善現代物流網絡。全力拓寬交通運輸服務領域,持續優化升級農村路網,進一步做好產業規劃和路線規劃,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務體系,全力縮短產品運輸周期。同時,重點整合農村淘寶、郵政等網銷平臺資源,全力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及綜合交通發展相適應,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和物流信息平臺為支撐,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多層次、社會化、專業化現代交通物流網絡體系。(作者系中共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