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駿
市第八次黨代會鮮明提出,要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著力構建四向通達、全域開放的開放發展新格局。平武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中國科技城的“后花園”,生態資源富集、自然風光獨特、人文資源厚重,但交通基礎建設的滯后極大制約了資源就地轉化和縣域經濟發展。未來五年,平武將緊扣追求“三個一流”的工作導向,下好交通先行“先手棋”、打好交通先行“主動仗”,以交通先行激活資源優勢、承接消費市場、融入區域發展,更好支撐縣域發展綠色崛起,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平武力量。
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必須四向拓展、構建內聯外暢路網。九綿、廣平兩條高速的全線動工和縱深推進,支撐了全市交通建設投資的“半璧江山”;G247等干線公路的改造提升,極大縮短了平武與外界的時空距離。隨著年內九綿高速縣城至木座段的建成通車,18萬平武各族人民期盼了二十年的“高速夢”即將圓夢在“十四五”起點。未來五年,平武將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將四川打造成為全國交通“第四極”的戰略機遇,緊扣四川“快速網覆蓋區縣、干線網暢達鄉鎮、基礎網連接村組”的總體部署,緊抓構建旅游風景廊道體系、打造“大九寨”旅游精品線路的安排部署,加快建設G8513(九綿高速)、S18(廣平高速)、S415(煽水路)平武段,提檔升級G247、G543、S107、S216、S301等國省干線公路,加快構建“一心三環十放射”的縣域交通路網布局,融入連接西北、貫通東南交通大循環,為發展康養文旅、綠色工業、生態有機農業強化交通設施保障,讓平武基本融入綿陽1.5小時交通圈、九寨溝1.5小時旅游圈。特別是九綿高速的加快建成,將打通川甘兩省的又一條跨省通道,成為綿陽乃至于成渝地區進出第二亞歐大陸橋的重要干線,助力成渝地區更好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同時,平武將致力于進一步夯實縣域崛起的交通基礎和強基賦能的后續重大項目支撐,抓緊抓實交通重大項目儲備,加快研究、積極爭取平武—松潘高速公路、平武通用航空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
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必須協同聯動、發揮產路集聚效應。平武要實現綠色發展、縣域崛起,基礎在農業和工業、突破口在康養文旅產業,而前提就是要堅持交通基礎建設與生態產業發展協同聯動,按照“沿路網布局產業、為產業提質路網”思路,以交通先行助力產業集聚,推動縣域綠色崛起。首先,要以交通樞紐拉動經濟發展。以龍古同城化發展、拓展縣城發展空間為導向,統籌分段建設龍安—古城交通樞紐,通過完善縣城的旅游要素保障、發揮古城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園區的集聚效應,拉動和實現縣城經濟發展壯大;高標準規劃建設九綿高速白馬服務區,融入白馬文化和大熊貓文化展示、文創產品銷售、特色餐飲品鑒、應急物資儲備等多元功能,力爭成為文化體驗地、網紅打卡地。其次,要打造提升兩條內環線。構建龍安—古城至木皮、木座、白馬、黃羊關、水晶、闊達、大橋、舊堡內環線和龍安—古城至壩子、江油關、響巖、平通、豆叩內環線,推動內環線路網放射狀延伸,實現平武縣域內所有鄉鎮及松潘、青川、江油、北川、九寨溝等周邊縣市的聯結,提升平武與周邊地區的聯通性。再次,更加注重產業與交通的協同聯動。在干線道路適宜區域,優化布局高端精品民宿、森林康養和鄉村旅游業態,推動文旅、林旅、農旅和交旅深度融合,真正讓康養文旅成為縣域綠色崛起的支柱產業;以交通路網的優化提升,提檔升級物流能力,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推動生態有機農業適度規模發展和綠色工業逐步壯大。
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必須民生優先、完善建管養運機制。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平武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投資13.94億元,新改建農村道路1718公里、橋梁74座,為實現貧困縣高質量摘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五年,平武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主線,在縱深推進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始終堅持交通先行,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機制,推動鄉村路網互聯互通、方便快捷。一方面,要進一步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圍繞特色生態有機農業,鞏固貧困村通村路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非貧困村、鄉村振興重點村的產業路,突破產業增收的道路瓶頸,積極申創四川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總結探索“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平武實踐和創新經驗。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實路長制,切實加強農村公路管養,提升通行保障能力,保護好路產路權,進一步提升路域面貌。特別是針對通行能力、災損重建、急彎陡坡等,實行“一路一策、多路一策”,提升農村道路管理養護整體水平。第三方面,要提升公路服務能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系統總結“交通扶貧”對于脫貧攻堅的基礎支撐,用以指導“交通振興”對于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從而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同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打下更加堅實的交通基礎。
(作者系中共平武縣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