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明禹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區域崛起的基礎支撐。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實施縣域崛起戰略,著力構建縣域支撐、整體提升的協調發展新格局。對于三臺而言,發展縣域經濟,實現縣域崛起,不僅是宏觀經濟的內在需求,也是強縣富民的現實考量。三臺將把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與全縣發展大局緊密結合,以追求“三個一流”為價值導向,深入推進“1355”發展戰略,以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總攬,確保走在全市縣域經濟第一方陣,領跑全省農產品主產區縣,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更多三臺力量。
以特色思維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鍛造縣域經濟發展引擎。支柱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實現縣域崛起關鍵是要聚焦主導產業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攻堅,全面增強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切實筑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對于傳統農業大縣的三臺而言,工業一直以來既是短板弱項、又是根本出路。我縣將把工業作為拉動縣域經濟加速崛起的“主引擎”,堅定不移走基于農業優勢和人口紅利的工業強縣之路,加快推動農業優勢轉化為工業優勢產業勝勢,加速向工業強縣昂首邁進,以工業經濟大突破帶動縣域經濟大提升。一方面,堅持增量招引和存量擴張并舉,持續培育壯大“2+1”工業主導產業體系,力爭5年內形成鞋服紡織、大健康食品醫藥、新能源3個百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突出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主戰場”作用,按照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要求打造工業園區,著力構建“一園多區”工業發展空間體系,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億元。
以創新思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現代農業園區既是聚集智力創新要素、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近年來,三臺深入實施重點園區創建工程和一鎮一園培育工程,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全國唯二、四川唯一的油菜制種項目也成功落戶現代糧油園區,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條件。下一步,我縣將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為動力,深入推進以種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持之以恒擦亮農業大縣農業強縣金字招牌。一方面,大力推進種業創新,加快推動國家區域畜禽(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國家油菜良繁基地建設,切實承擔起生豬種業和油菜制種“國家隊”歷史使命,全力助推綿陽打造全國種業強市。另一方面,聚焦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目標,推動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省級創星,深度參與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建設,確保麥冬種養循環、生豬種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通過認定,著力構建“2+3+5+N”現代農業園區梯次發展格局。
以統籌思維加快縣城、中心鎮建設,夯實縣域經濟發展支撐。縣城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中心鎮是連接城鄉、以城帶鄉的重要橋梁,二者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三臺以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為契機,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重構縣域經濟發展版圖,全縣“中心帶動、次級突破、全域振興”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城鄉并重、以城帶鄉、以鄉促城”思路,不斷提升城鄉發展品質、氣質和顏值。一方面,圍繞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深入實施宜居縣城建設行動,積極爭創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另一方面,縱深推進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以縣域內片區劃分為契機,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心鎮,推進區域集中連片發展、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以縣城為核心、中心鎮和特色鎮為支撐、一般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不斷夯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底部支撐。
以超前思維謀劃綜合交通格局,突破縣域經濟發展瓶頸。交通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不僅決定了今天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也決定了明天縣域崛起的潛力。對于三臺而言,統籌推進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賦能和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隨著綿遂內鐵路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推動綿陽交通格局迎來大變革,綿陽南向東出的主要通道將在三臺方向。一方面,我們將對標“升級、加密、聯網”主攻方向,積極配合做好綿遂內鐵路、成金三鐵路、南郊機場遷建、三臺通用機場、三大樂高速前期工作,著力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另一方面,積極搶抓綿遂內鐵路等項目建設契機,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現代物流龍頭企業,加強冷鏈、倉儲、配送投遞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智慧物流建設,全力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加快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作者系中共三臺縣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