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國鈺
市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的宏偉藍圖,是做好未來五年全市工作的總綱領。工業作為三次產業協調聯動發展的核心和樞紐,必須一馬當先、作出示范。全市工業戰線將認真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聚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奮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推動工業經濟各項工作在全市當先進、在全省走前列、在全國有位置,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工業力量。
強化認識、凝聚力量,找準工業強市建設歷史方位。實踐證明,工業經濟是全市經濟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支撐,工業強則綿陽經濟強。工業作為立市之基、興市之要、強市之本,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發展路徑。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重點在工業。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是市委審時度勢,把經濟學、社會學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建設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的結晶,是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重要保障,吹響了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角。全市工業戰線堅決擁護市委決定,堅持把學習好、貫徹好黨代會精神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找準綿陽工業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凝聚工業戰線力量,推動實踐落地落實,依靠工業大突破、大發展,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提供堅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目標引領、縱深推進,奮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潛力在工業,必須以目標為導向,找準切入點、全面推進。存量擴張是工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全市工業戰線將聚焦“十四五”工業規模倍增、力爭突破6000億元目標,瞄準產業發展主攻方向,推動重點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3000億級的電子信息、1000億級的裝備制造和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集群。強化龍頭企業牽引,著力培育梯次發展的企業群體,力爭培育千億級企業1家、500億級2家、百億級5家。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力爭實現總量翻番。深入開展工業大調研活動,實施產業基礎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系統、科學梳理存量企業技改項目情況,加快運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推動存量企業擴能上量,促進企業工藝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工業技改投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增量招引是發展工業的戰略重點。堅持將工業領域招大引強作為延伸產業鏈、打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抓手。提高產業園區承載能力,推動綿陽科技城新區建設,加快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1個、500億級4個。聚焦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發力,編制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招商引資工作指南》,精準制定產業圖譜和路線圖,實施招商引資攻堅行動,推動工業企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鮮明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導向,全面開展以企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在開放合作中擴增量,在擴增量中調結構,以大項目、好項目支撐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圍繞項目落地建設,發揮領導聯系重點項目、“服務專員”等制度作用,保障企業土地指標、資金需求等要素供給,確保招商引資項目及早落地、加快建設。
化解問題、破解制約,助力綿陽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解放思想、銳意創新,堅定以“有利于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為導向,準確把握總體思路、奮斗目標和實施路徑,按照既定時間表,科學規劃路線圖,既謀劃長遠同時兼顧當前,制定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務實舉措,確保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深入實施“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堅持圍著企業轉、盯著項目干,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開展企業困難問題座談會以及“中小微企業日”“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破解制約工業發展的投資不足等各種矛盾和困難問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推動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在綿陽、在工業戰線落地落實、見到實效。(作者系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