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承軍
江油由工業起家、以工業立市,工業經濟規模長期位居綿陽各縣區前列,助力綿陽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優勢突出、責任重大。江油將全面貫徹綿陽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切實在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上走在前列,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的縣域底部基礎。
一是堅持“量質齊升”,壯大工業發展規模。緊扣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清潔能源、食品醫藥、電子信息“1+4”重點產業,統籌抓好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在綿陽各縣區率先實現千億級。攻堅項目擴存量。推動興躍洋精密金屬深加工、天宜上佳智慧交通數字科技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實施攀長鋼高品質鍛件生產、電渣熔煉能力升級等技改項目,力爭今后五年完成工業投資300億元以上,確保“1+4”重點產業規模擴大、產能提升。加力招商引增量。精準編制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線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加強對內協同的產業招商、對外委托的專業招商、對上借勢的推介招商,力爭每年引進5億元項目10個以上、10億元項目5個以上,為工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深化科創提質量。推進高新區院士(專家)創業園、四川省高品質高溫合金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招院引所”行動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超高強鋼、高溫合金冶煉、油氣化工自動一體化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產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二是堅持“大小兼顧”,夯實工業發展根基。緊緊抓住企業這個工業發展的主體,堅持大企業培育和中小企業發展統籌兼顧,推動形成企業龍頭牽引、集群發展良好態勢。做強骨干龍頭企業。實施大企業“領航計劃”,鞏固六合特材、蜀玉實業、華川新材料等龍頭企業地位,推動鑫達新能源、神華江電等骨干企業迅速壯大,力爭培育百億級企業1戶、10億級企業10戶以上,加快打造業態高端、梯次銜接的大企業群體。做精行業領軍企業。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登峰計劃”,支持光巨新材料、雷神科技等企業堅定不移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深耕細分市場、掌握核心技術、鍛造行業領軍能力,力爭培育綿陽市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4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戶。做大優質中小企業。實施中小企業“育苗壯干”梯度培育計劃,分類建立擬升規企業培育庫、加大指導服務力度,有序推進中小企業“升規入統”,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總戶數達到260戶以上,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堅持“干支并舉”,建強工業發展載體。聚焦產業園區工業發展核心載體定位,扎實抓好高新區“主干”、鄉鎮工業產業園“支點”整合提升,筑牢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強化一區引領。充分發揮高新區工業發展主陣地、主引擎作用,推進高端金屬材料等主導產業向高新區集聚發展,加快建設綿陽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功能區。配套發展品牌商、制造商、零部件等關聯企業,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確保高新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占江油比重達到50%,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和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夯實多園支撐。鞏固提升鄉鎮工業產業園多點支撐作用,提檔升級水電氣路網等基礎設施,按照“一園區一主業”思路引導企業分類入園,著力打造龍鳳裝備制造、馬角綠色建材、武都光電信息、厚壩機械制造等一批特色工業產業園,推動“一區多園”競相發展、齊頭并進。提高集約水平。開展園區“畝均效益”綜合評價,以畝均稅收、畝均能耗、畝均增加值論英雄,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區域集中,發揮畝均效益領跑者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園區效益整體提升。
四是堅持“政社聯動”,強化工業發展保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加大要素調配力度,為工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保障。加強金融支持。擴大江油市工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規模,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知識產權抵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拓寬多元化信貸融資渠道。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精準對接工業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力爭每年爭取各類資金5000萬元以上。強化土地保障。科學制定土地供應計劃,優先保障工業用地需求。有序推進低效、閑置工業用地清理盤活,力爭每年供應工業用地400畝以上。優化能源供給。積極爭取直供電改革、水電消納示范區試點,力爭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5000萬元以上。
(作者系中共江油市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