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為了深入貫徹“大思政課”建設要求,推動思政教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 4月2日,安州一中黨員代表、團員代表、學生代表共60余人走進安州區博物館,開展了以“博物館里的清明思政課”為主題的2025年思政教育、文化傳承、敬仰先烈相結合的思政課活動。
“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陳列館,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今天我們走進安州區博物館,緬懷歷史、致敬先輩。希望同學們通過沉浸式學習,在這堂特殊的思政課上,感悟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從文物中讀懂文化,從歷史中汲取力量。” 安州一中黨總支副書記、校長鄧賢勇談到。
同學們帶著好奇,帶著憧憬,排著整齊的隊伍,秩序井然地走進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多個展區,從自然旅游廳、民俗廳、非遺廳到館藏文物廳,一件件珍貴文物生動展現了安州的歷史發展脈絡,讓師生感受到了先輩的智慧與安州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革命歷史廳,師生們駐足聆聽安州區第一位共產黨員沙汀的革命故事,感受他在白色恐怖下堅持斗爭、傳播革命火種的堅定信仰。
行至“死字旗”前,講解員講述了這面旗幟背后的悲壯歷史。抗戰時期,安縣青年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親筆寫下“死”字,縫制白布大旗贈予兒子,激勵其“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這份“誓與家國共存亡”的壯烈情懷,讓師生們為之動容。
“英雄精神是永恒的,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用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好好學習。”七年級三班戎軍龍同學說。
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明白,歷史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是鮮活的、可觸摸的過去。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數先輩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我們肩負著傳承與創新的使命,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粟小棲 黃友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