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姜老師,我借的兩本書明天到期,但我這幾天在平武,能不能通過系統延期幾天?”近日,市圖書館技術部主任姜華接到一位讀者打來的電話。
這位市民是市圖書館的資深讀者,今年春節前他借閱了兩本歷史小說,期限60天,但因在平武處理業務,無法及時趕回來還書。姜華告訴他:“全市公共圖書館從2月28日開始,實現圖書通借通還,你可以在平武縣圖書館還書。”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部署,四川省文旅廳、重慶市文旅委牽頭,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成都圖書館于2021年啟動“川渝閱讀一卡通”項目,經4年的建設,四川省內132家、重慶市42家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先后完成系統對接。綿陽動員全市10家公共圖書館加入“川渝閱讀一卡通”,并于近期啟動“通借通還”服務。
市圖書館館長李娜介紹,讀者使用身份證或社保卡在“川渝閱讀一卡通”任意一家成員館注冊后,可以在全市10家公共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其實早在2017年,市圖書館就與安州、北川、平武等地的公共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2023年新增三臺縣圖書館。此次全市10家公共圖書館通過“川渝閱讀一卡通”實現“通借通還”,不僅打破了圖書館服務的地域限制,還可實現圖書資源互補,在提升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同時,也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進程,通過讀者借閱帶來的圖書流動,實現優質圖書資源共享,為構建更具包容性和便捷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記者手記
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利民,更需要便民。綿陽10家公共圖書館加入“川渝閱讀一卡通”,讓讀者憑借一張身份證或社保卡,就近、跨區域享受到圖書“通借通還”服務,不僅打破了傳統圖書館服務空間壁壘,更是以“小切口”撬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大效能”。隨著“通借通還”的實施,必將帶動優質圖書的流動,實現優質圖書閱讀在市、縣之間的均等化服務。書籍的流動,是知識的共享與文化的共鳴,“通借通還”以書為載體,編織出促進全民精神共富的美好圖景。
(記者 張登軍)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