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萬條預警信息的觸發,經基層核驗后,最終使3.2萬人重新被精準納入救助范圍,1522名不合格救助對象動態退出——這幾項2024年統計數據背后,是人口大省山東嘗試對全省低收入人口進行精準畫像的努力。
“山東是人口大省,困難群眾基數大、需求多元,傳統社會救助工作面臨數據孤島、主動發現能力不足、跨部門協同效能低等瓶頸。”在3月18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民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于建波介紹。
對此,山東省民政廳創新打造山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社會救助向精準化、智能化升級。該平臺集成智能監測預警、跨部門協同辦理、民政救助實施、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四大模塊,實現從風險預警到政策落地的全流程閉環管理,由此形成覆蓋各類救助對象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
數據資源覆蓋全是該平臺的一大亮點。山東省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社會救助數據資源中樞,對28個部門的77類數據打破壁壘、匯聚共享,通過動態更新的數據資源目錄,為低收入人口精準畫像。
為確保救助對象認定核驗準確無誤,山東構建全省“核對資源域”,集成國家、省、市三級部門共202類核驗數據源,涵蓋家庭收入、財產狀況等關鍵信息,通過智能交叉比對,建立“凡進必核”和“定期復核”雙保險機制。
通過整合7個部門15類救助事項,該平臺還實現了“只進一門、掌上通辦”,省市縣三級全面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記者 邢婷 實習生 王雨寒)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