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
三臺素有“四川省足球之鄉”的美譽,其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去年9月,三臺縣與四川女子足球俱樂部公司簽約,成為四川女足新主場。目前,全縣擁有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52所、業余足球隊28支,2024年開展群眾足球比賽突破1000場次。
數據的背后是三臺不斷強化規劃引領,著力建強足球之鄉,培育壯大體育產業,打造活力之城的不懈努力。近年來,三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借勢推動全民健身,拓寬體文旅融合發展空間,不斷提升城市關注度和美譽度。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打造15分鐘健身圈
3月16日,在三臺縣體育場提升改造項目施工現場,各種施工機械正有序作業,工人正在進行張拉膜樁基礎施工。三臺縣體育場提升改造項目占地3.9萬平方米,是一座集體育與商業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體育綜合體。
“整個項目按照承接國際賽事標準打造,預計今年6月竣工投用。屆時,將實現比賽場地環形看臺全覆蓋。”三臺縣體育場提升改造項目生產經理張彰介紹,球場提升改造后,看臺座位數增至10200個,具備承辦國家級、省級足球賽事活動的要求。
就在比鄰三臺縣體育場的文體中心廣場上,來自附近的居民正在進行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體育健身運動。“這里場地很寬,有籃球場,還可以打羽毛球,我們隨時帶孩子過來打球健身,非常方便。”家住江岸國際校區的姜女士說。
順著文體中心廣場前行30多米,景色秀麗的濱江河堤上,五彩的塑膠跑道掩映在綠樹繁花當中。“每天早上在河堤上跑跑步,一天都是舒服的。”熱愛晨跑的范先生說,河堤跑道近4公里,每天早晚前來鍛煉的人特別多。
體育設施是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近年來,三臺縣加快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快綜合性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的建設步伐,為群眾打造功能完備、環境宜人的健身空間。同時,充分利用口袋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合理規劃、建設健身步道、安裝健身路徑、打造“15分鐘健身圈”等,并鼓勵社會力量通過PPP模式等參與場地建設,引入社會資本,有效擴充體育設施資源,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
此外,在“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少于2小時”的情況下,各中小學校合理規劃校內場地,在課余時間、節假日有序向社會開放,提高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彌補健身場地不足的局限。數據顯示,該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95平方米,而這一數字正在逐步擴大。
“依托各類體育活動和比賽,對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方便了群眾體育運動,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三臺縣教育教體局體育股負責人王東說。
三臺站暨四川明星足球隊比賽
賽事活動精彩紛呈 城市美譽度不斷攀升
夜幕降臨,三臺縣濱江公園足球廣場綠茵場上,小到初中生,大到近60歲的市民,都興致勃勃地在球場奔跑。
在三臺縣,不僅每周組織“牛頭杯”成年足球聯賽、“健康杯”中老年足球聯賽,還多次組隊代表四川省、綿陽市參加全國、全省比賽。
2024年5月,四川明星足球隊紅色公益行——三臺站暨四川明星足球隊比賽在該縣舉行,足球調研座談會、明星足球比賽、慰問留守兒童、走訪體育產業、惠民公益演出、關注足球后備人才基地建設、農特產品直播等線上線下賽事活動,參與人數上萬人,帶動引領群眾近20萬人,全網閱讀量近240萬,16日賽事直播點擊量達6100萬。
除了足球賽事(活動)外,群眾體育比賽和活動精彩紛呈。據了解,僅在2024年,該縣組織舉辦了綿陽市太極拳劍、八段錦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暨群眾體育引領員培訓、首屆“青花郎”杯羽毛球交流對抗賽、三臺縣“涪江杯”氣排球聯賽、“云浪體育杯”籃球賽、第十一屆“潼川古城”杯男子籃球邀請賽、第九屆永安電力杯圍棋公開賽、“和平精英”全國高校總決賽等賽事(活動)。其中,群眾足球比賽每年開展場次突破1000場。
王東介紹,2025年將加大太極拳劍、健身氣功、柔力球、健身球操等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打造2—3個極具品牌特色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豐富群眾體育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
男子籃球邀請賽
“體育+”新興場景 構建體文旅融合新格局
在三臺,以大十字為中心的4個街區分布著一家家體育用品店,店內隨時可見前來選購運動服、球鞋、背包等產品的客人。“這些品牌運動用品大都是我們縣生產的,品質優良,價格實惠,很受學生和熱愛運動的人喜歡。”鴻星爾克專賣店負責人介紹。
2024年11月30日,“和平精英”全國高校總決賽舉行,賽事通過抖音、快手、斗魚、虎牙、騰訊視頻、四川觀察、三臺發布等線上平臺全方位宣傳,三臺城市文化以創新的演繹形式,展現在數千萬賽事觀眾與數量龐大的和平精英玩家眼前。
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選手、教練、裁判及活動愛好者走進三臺,品嘗美食、欣賞美景,感受三臺人民濃濃的熱情,這座城市的友善讓人難以忘懷,隨著媒體的傳播,對三臺城市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三臺縣梓州產城新區的安吉納體育數字化產業園內,全自動吊掛系統猶如空中“傳輸動脈”,精準配送服裝裁片至指定工位;AGV物流機器人在智能立體倉庫自如穿梭裝卸貨物;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測各產線運行狀態……“這是三臺縣新建成的一家數字化、智能化制衣工廠,年產成衣可超1000萬件。”該產業園總負責人介紹,項目投產后,包裝、運輸、出庫等工序將用機器人替代,工廠將實現24小時運作,比傳統流水生產線效率提高30%—50%。
近年來,三臺積極引進和培育鴻星爾克、安吉納、錦鑫泰等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推動體育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目前,這些企業與本地聯賽、校園足球隊、業余足球隊、各運動協會等達成合作協議,形成“物資贊助+賽事宣傳”等多種產業互助模式,助推三臺體育事業,特別是足球產業協同發展。
三臺縣提出,打造紡織鞋服“百億級”產業鏈,積極爭創“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隨著體育+消費場景、體育+紡織、體育+鞋服等產業的蓬勃發展,這一目標即將實現,也將構建起體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王東說。
(阮建國 劉玉明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