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今日頭條
        “川劇二碼頭”的昔日輝煌
        发稿时间:2024-09-29 08:04   来源: 綿陽日報

          第13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綿陽“川劇團團帶班”5位學員摘取“小梅花”。圖為參賽演員合影。(桂豪杰攝于2009年)

          喻海燕演出《白蛇后傳》劇照,這幅劇照刊登在《中國戲劇》1993年第5期封面。(曾巨光供圖)

          在綿陽舉行的第四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上,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喻海燕、蔣淑梅同臺獻藝。(曾巨光攝于2000年)

          編者按

          9月1日起,《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重慶市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同步實施,這是全國首次在文化領域開展的省際實體性協同立法,為川劇振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綿陽曾經被譽為省內的“川劇二碼頭”,川劇文化底蘊深厚,《條例》的實施,引起川劇界人士和戲迷的廣泛關注。為此,本報今起推出《綿陽川劇的“守”與“變”》系列報道,回顧綿陽川劇發展的歷程,探訪當前綿陽川劇藝人的情懷與堅守,共同展望綿陽川劇傳承發展前景。

          □記者張登軍

          最近一段時間,綿陽攝影愛好者曾巨光正在整理其攝影畫冊《川劇行當舞臺影像志》,該畫冊整理完成后將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在《川劇行當舞臺影像志》中,曾巨光用鏡頭記錄了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綿陽及省內外的重要川劇活動、川劇名家的舞臺瞬間、綿陽川劇發展的重要事件等。2024年元旦期間,這批攝影作品曾在綿陽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展出,勾起了不少川劇愛好者、戲迷對綿陽川劇的回憶。

          “梅花綻放”的時刻

          在《川劇行當舞臺影像志》中,好幾個鏡頭都與綿陽川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蔣淑梅有關。

          談及那些演出劇照的背后,蔣淑梅感慨不已。

          1978年3月,原綿陽縣人民劇團在今天的天青苑演藝中心所在地,接連演出三場川劇《十五貫》,場場爆滿。

          那次演出,開啟了綿陽川劇的輝煌之路,各地紛紛成立劇團。

          在此之前,除了綿陽縣人民劇團,綿陽還有川劇一團、二團(1979年合并,1985年改名綿陽市川劇團)。那幾年,綿陽各地川劇演出不斷。1992年,喻海燕、宋小林演出的戲劇小品《戒賭》亮相央視春晚,迎來綿陽川劇的高光時刻。兩年后,喻海燕主演的新編歌舞戲《人間好》,參加了央視春節戲曲晚會演出……

          1994年,蔣淑梅作為特殊人才從遂寧市川劇團引進到綿陽市川劇團,當時綿陽的川劇正是前所未有的鼎盛與輝煌時期。在她的記憶中,當時綿陽的川劇團隊從師資到演員隊伍都很強大,全市有川劇演員數百人,形成“梯隊式”的人才隊伍格局。

          還是在1994年,喻海燕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也是國內地市州中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川劇演員。4年后,蔣淑梅獲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兩朵“梅花”在綿陽綻放,這是當時省內地市州中的唯一,讓綿陽成為省內當之無愧的“川劇二碼頭”。

          川劇創作的熱潮

          1978年后,“振興川劇”被提上議事日程,綿陽川劇創作掀起了一股熱潮。

          1988年,綿陽劇作家陳明星根據吳因易長篇歷史小說《天寶狂飆》的部分章節新編歌舞川劇《華清池》,成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至今在川劇界仍有不小的影響力。那之后,綿陽戲劇作家、作曲家創作的川劇《大禹魂》《賄圖驚夢》分別在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群星杯”小戲小品大賽中獲音樂創作獎和銀獎。

          1998年,川劇演員出身的綿陽劇作家楊中泉根據昆劇經典劇目《癡夢》改編成川劇《衣冠夢》,經川劇表演藝術家邱明瑞指導,蔣淑梅憑此作品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邱明瑞評價這部作品“臺詞寫得很美”;原北方昆曲院院長叢兆桓評價,《衣冠夢》的成功是個“了不起的創舉”。

          《衣冠夢》的成功,是對綿陽川劇創編實力的肯定。那個時期,綿陽形成了以陳明星、鄒開歧、陳豎琴、楊中泉等為代表的戲劇創作隊伍,《陳明星劇作選》《鄒開歧劇作選》《楊中泉劇作選》等在業內產生重要影響,《華清池》《冰河雪》《白蛇后傳》等成為川劇經典劇目。

          同時,綿陽的戲劇理論研究在省內也占據重要地位,形成了以李德書、唐永嘯、楊中泉、劉大軍、張承恩、陳永樂、姚光普等為代表的理論研究專家隊伍,發表研究文章300余篇,出版理論專著20余部。其中,李德書主編的《三國戲劇匯編》填補了國內空白。

          “川劇二碼頭”的憂思

          從1994年到綿陽以來,蔣淑梅見證了綿陽川劇的歷程。

          2000年,綿陽進行市級文化體制改革,綿陽市川劇團保留編制18人,行政管理和藝術實踐歸入綿陽市藝術劇院,不再單獨建團。這次改革后,大批川劇演員退休,綿陽川劇團表演人才不濟、演員斷代端倪初現。

          2004年,改制后的綿陽市藝術劇院川劇團利用原綿陽市川劇團的小劇場進行演出,由于演員隊伍不夠,只得請已經退休的演員“出山”。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小劇場演出幾場后就擱淺了。

          人才斷代這一問題,在此后幾年表現得更加突出。2007年,在四川省川劇藝術節上,綿陽遺憾缺席。

          人才匱乏引起了原綿陽市藝術劇院的重視,經時任副院長蔣淑梅多方奔走,于2006年9月正式啟動“川劇團團帶班”,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所有學員免收學費,學員只承擔生活費及生活日用品開支。

          經過一年的學習考核,“川劇團團帶班”首批26名學員中最終留下了15人。2008年春,從全國各地500余人中嚴格考核錄取9人,成為第二批學員。2009年初,又有10人被選中進入團帶班。

          2009年,第13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綿陽“川劇團團帶班”5位學員摘取“小梅花”,這是綿陽川劇再次輝煌的時刻。

          2012年,四川省青年川劇演員比賽在成都市金堂縣舉行,綿陽的9個劇目、11位演員全部獲獎,數量為全省之最。這次比賽,讓綿陽川劇再次引起各方關注。

          很多人并不知道,那段時間也正是綿陽市院團改革的關鍵時刻。演員們并不知最終去留,為他們輔導、服務的編導和后勤人員,同樣面臨改革的抉擇……

          如今,10多年時間過去了,當年團帶班的34位學員有9人在綿陽。而綿陽民營劇團經過市場的洗禮后,至今有4家依舊在延續著綿陽民間川劇的火種。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少妇人妻88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