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產城融合發展(劉軍 攝)
原標題: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業
綿陽科技城這樣打通融資難題的“任督二脈”
6月17日,在綿陽市長信電線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信電線電纜”)生產車間內,4臺擁有多個轉軸的機器正在轟鳴運轉中。這是該公司新添置的成圈機,經過多道工序后,黃色的線纜在這里纏繞為規整的線圈,再經過質檢等環節就可以出廠發貨。
今年以來,該公司訂單供不應求,最近新增客戶帶來的訂單量就達400余萬元。但在擴大生產線的過程中,該公司遭遇了資金短缺問題。“生產設備老舊,就會影響生產效率,從而影響產品質量”。長信電線電纜財務經理王艷秋向記者介紹道。
解決該公司資金難題的是“蜀擔快貸-興綿貸”產品。長信電線電纜在通過該產品申請后,大約一周時間資金到賬,企業用這筆資金購置了新設備,保障了生產。
快 線上審批 批量操作 放款周期從45天縮短至5天
小微、“三農”市場主體,在擴大生產方面面臨融資難題,特別是時間慢的問題,難點在銀行審核流程較長。“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比如用生產設備來做抵押,需要準備的資料很多,往往從申請到批準都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王艷秋說。
為解決此類問題,緩解民營小微企業、“三農”主體融資難題,推進服務實體經濟,2023年8月,綿陽科技城管委會、四川省信用再擔保公司、綿陽新興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署總規模100億元的擔保金融項目合作協議,創新推出“蜀擔快貸-興綿貸”產品,用增信手段,引導財政、金融活水精準支持綿陽市重點產業發展,促進新增本地產值、就業、稅收。
傳統融資擔保貸款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企業申請后需線下單獨進行全面詳盡的調查并逐層進行審批,造成審核周期長,平均完成時間約為45個工作日。而“蜀擔快貸-興綿貸”優化了傳統銀擔合作模式,在設定風控模型審核條件后,可實現線上批量受理和調查,極大地優化了流程,從而提高了審批效率。
此外,“蜀擔快貸”采用“見貸即擔”模式,省去了傳統融資擔保貸款中銀行與擔保公司分別調查、各自審批的流程,這就節約了至少一半的盡調工作。由此,“蜀擔快貸”最快可實現“T+0”放款,平均完成時間為5個工作日,這樣也就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慢的問題。
據介紹,該產品為綿陽地區唯一與四川省信用再擔保公司全面開展地方批量擔保業務合作的產品,在推出僅兩個月的時間后,2023年10月就實現了落地放款。
廣 分擔風險 增加信用 可服務近5000家小微企業
在長信電線電纜的生產車間里,一共添置了擠塑機、成纜機、成圈機共7臺設備,對生產線進行了“智改數轉”。更新后的產線,生產效率提升了5%。
此前,綿陽科技城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局組織開展了“智改數轉”專題培訓會,針對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鏈,推介相關智改數轉方案。
萬事俱備,只差資金。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金成為其參與“智改數轉”最大的障礙之一,除融資慢,往往還會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而“蜀擔快貸-興綿貸”是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通過與金融機構分擔風險,從而為小微、“三農”市場主體增信。以往,一些中小企業會因信用評定受限,導致可獲得銀行貸款額度受限或貸款利率高,通過如擔保、抵押等增信措施,可為企業改善融資條件、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債務信用等級等,使得企業能夠更容易地獲得貸款,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截至今年5月底,“蜀擔快貸-興綿貸”已累計為393戶小微企業發放超8.36億元擔保貸款,支小支農成效顯著。“按照戶均200萬計算的話,我們將可以為近5000家企業、個體提供擔保服務。”綿陽新興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陳健介紹。
“‘蜀擔快貸-興綿貸’產品能更加充分地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政策性功能和銀行體系的科技金融優勢,切實增強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獲得感。”綿陽科技城財政金融國資局局長李智明介紹道,綿陽科技城管委會出資6000萬元為該產品建立分險資金池,可帶動融資擔保貸款100億元規模,使財政資金效應效果最大化,更精準、大力支持了重點產業。
準 瞄準需求 精準服務 科技金融助力成果加速轉化
來到四川實創微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實創微納”),走進公司,一面“專利墻”引人注目,這里擺放了多個實創微納的研發產品以及專利產品。
今年2月份,該公司通過“蜀擔快貸”放大授信額度,成功貸款428萬元。“去年研發投入是185萬元,通過這筆貸款,2024年我們預計研發投入可以增加到750萬元,用于裝備、材料的研發,以及實驗室建設和研發人員引進。”實創微納財務負責人白曉宏說。通過研發投入增加,公司2024年預計營業收入可達到6000萬元。
綿陽科技資源富集,科技型中小企業眾多。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專利、技術等并不缺乏,往往因為缺少抵押物無法申請貸款。
針對科技企業的“融資痛點”,綿陽將科技金融作為發力方向,通過優化科技信貸產品供給,強化科技研發、技術轉移、產業應用全鏈條金融支撐。“我們聚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著力打造科技與金融互促互融的良性發展格局,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李智明說。
為滿足科技企業不同融資需求,綿陽打造了科技城投資峰會、綿陽科技城創投薈、滬深北交易所服務基地等品牌和平臺,通過常態化開展基金招引活動,2023年新招引基金5家,現入駐機構12家,管理基金規模超300億元。
推出“金融九條”,對符合條件的科創等企業貸款提供一次性貸款貼息,對參加科技保險和軍民融合保險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一次性保費補貼。
未來,綿陽科技城管委會將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持續提升金融機構綜合實力,優化金融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破解科技型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祖明遠 崔瑤 郭文丹)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