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配料、生物發酵、生產加工……3月20日,記者在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騎力士”)生產車間看到,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將通過生物發酵的糟渣作為原料應用于生產。
糟渣并非常規原料,鐵騎力士利用新興技術,將糟渣用于生產,也是踐行農業農村部大力推進的玉米豆粕減量替代行動。該行動對于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綿陽企業積極踐行大食物觀、搶抓“健康中國”戰略機遇的生動實踐在各處開花,圍繞科技創新為食品產業賦能,撬動食品企業、食品產業和食品行業“三業聯動”,形成綿陽特色食品產業的健康化、多元化和可持續化。
先行先試
讓新興技術“躍”上生產線
玉米、豆粕是我國重要飼料原料。農業農村部提出大力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行動,積極開辟新飼料資源。
“這些糟渣主要有醬油糟、白酒糟等,通過生物發酵降解糟渣里面的粗纖維含量,降低原料的抗營養因子,提升消化利用率。”鐵騎力士豬料產品技術經理范明東介紹,我國未被充分利用的農副產物資源豐富,鐵騎力士在地產資源開發的原料選擇上,聚焦鮮糟渣非常規飼料原料發酵,選擇菌酶協同技術,通過相應的耗氧、厭氧、定向酶解和破壁等體外預處理工藝,實現地產資源的快速使用,可降低飼料成本,提高動物的生長效果和養殖性能。
范明東所說的生產工藝正是基于我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于2021年發布的農業主推技術——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
作為集飼料、育種、食品、生物工程為一體的現代農牧食品集團,鐵騎力士先行先試,并在實踐中探索出成功的技術路徑,為全行業玉米豆粕減量使用作出了示范。
“在過去的三年里,鐵騎力士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打通飼料生產各環節數據流,建立了動態營養數據庫,實現了批次原料的營養動態化、飼料實際值與設計值更加的匹配,同時減少原料和營養價值的浪費。“據范明東介紹,鐵騎力士通過運用低蛋白日糧技術做到精準配料,最終通過地產資源體外預處理技術實現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并應用于生產線。
新興技術“躍”上生產線,為企業和整個產業帶來了什么?范明東告訴記者,鐵騎力士過去三年在玉米替代方面降低了20%,豆粕替代降低了25%左右,不僅降低了飼料成本、增加了養殖效果,而且通過玉米豆粕替代讓動物的腸道更健康,讓養殖環境更環保、更安全。
善作善成
讓轉化成果“邁”向大市場
走進綿陽高新區永興鎮開發區,前往飛云大道中段,遠遠就飄出濃濃酒香,記者循著酒香前行,便到了綿陽市豐谷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豐谷酒業”)。
一杯好酒,并非妙手偶得。
早在2008年,豐谷酒業便開始從白酒技術創新上構建核心競爭力,從人體生物學和新陳代謝的角度出發,在全國率先開始了“低醉酒度”研究。歷時3年,最終成功找到了影響醉酒度的“五大醉酒因子”,并應用生物技術和發酵工藝研究找到實現低醉酒度生產的技術路線,同時由技術賦能的低醉產品以“醒得快、更自在”的品質特性深受消費者青睞,更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最具創造力技術”等殊榮。
“技術推廣以后,公司的效益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很快,當時的工業生產總值直接從10多億元升至30多億元。”豐谷酒業低醉白酒研究院技術研究所所長杜禮泉告訴記者,近年來,豐谷酒業持續深入研究“低醉酒度”并不斷對其進行市場轉化,在這段時間里,豐谷酒業以自主研發及合作形式開展了10余項科研項目,其中多項被列為省、市科研專項,豐谷酒業也憑借“低醉酒度”壯大了企業和市場。
“我們低醉酒度的深入研究還在繼續進行,目前正在開展的是從大氣中篩選本地的特色的酵母菌,以進一步提高我們低醉酒度產品的質量。”杜禮泉表示,在諸多研發人員的努力下,還會有更多低醉酒度的優質產品從實驗室走向釀造車間,走向大市場。
目前,綿陽以食品飲料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迅速,鐵騎力士和綿陽雙匯食品分別入選“四川100強企業”“四川100強制造業企業”,豐谷酒業和雪寶乳業獲省工業質量標桿認定。
綿陽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過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與食品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工藝、新產品和新模式,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涪江觀察記者 唐甜 蔣成林 文/圖 部分圖片為視覺綿陽資料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