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與科幻的“破圈”
這場對話會“碰撞”出新的想象與創意
綿陽新聞網訊 9月22日下午,一場以“科技與未來”為主題的對話會,在西南科技大學舉行。
活動現場,中國作協副主席、省作協主席阿來首先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阿來說,科幻小說是基于科學性的一種文學創作,是一個最具有科學時代意義的文學類型。如今,科幻文學受到更多讀者關注,成為最有活力的文藝領域之一。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在會上表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新時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網絡文學責任重大、大有可為。近年來,科幻和科技創新題材的創作發展迅速,涌現出了一批反映時代、展望未來、思考人類命運的優秀作品。希望廣大網絡科幻作者守正創新,依托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隨后,四名科技工作者、四名網絡科幻作家圍繞機器人、人工智能、激光、核醫療等話題開展“頭腦風暴”,精彩的發言給現場聽眾帶來“真實與幻想”的精神之旅。
人工智能在未來是否會擁有情感,取代人類?主持人率先“拋”出問題,科技工作者李理認為,人工智能是拓展人類腦力能力的一種工具,目前發展還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未來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都不會具備人類的情感,無法從事創造性的一些工作。
科幻作家火中物(筆名)分享自己創作小說《千年回溯》時,就設置了一個具有人類情感的“人工智能”角色,同主人公一起推動情節發展。會說話的肘子(筆名)說:“希望未來能出現納米機器人,輔助醫生進行高難度手術操作。”
會上,科幻作家們讓想象“即興發揮”,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知識“接招”。在這樣的“破圈”交流中,科幻與科技互相啟發,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帶來新的想象與創意。(綿報融媒記者 曾晨)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