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1日至17日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為切實凈化網絡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環境,我市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凈網”專項行動,偵辦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網上黑客、黑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網絡犯罪案件,現將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破獲的十大典型案例向社會大眾予以公布。
案例一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
2022年4月,鹽亭公安網安部門以一起涉嫌加油站“偷油”(實際加油量少于加油機讀表量)的網絡輿情事件入手,經過縝密偵查,查明一個涉及四川、內蒙古、遼寧等多個省市,由加油站經營商、加油站設備經銷商、作弊設備制造商等層級組成,通過非法改裝加油站加油機控制主板和提供配套設備,達到改變加油機計量和納稅數據的目的,進行非法牟利的犯罪團伙,涉案金額400余萬元。
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人,查明作弊設備制造商1人;查扣“控油控稅”設備1100余件,查獲涉及四川、陜西、云南等17個省97處主板被非法改裝的加油站。
案例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
2021年8月,涪城公安網安部門經研判,以一起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為突破口,通過擴案延伸,深挖上游犯罪,連續偵破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工具等系列網絡犯罪案件。
經查,公安機關掌握,某運營公司在四川、廣西、山東、遼寧等26個省級公司,60個市、縣級分公司存在查詢平臺權限管理混亂、重要信息系統等級保護不達標,內部應急管理制度形同虛設等諸多缺陷和漏洞。
此案中,公安機關共抓獲涉案人員27人,查獲專門用于各省業務平臺,非法獲取數據的黑客軟件26套,軟件作者同步落網。
警方查明,運營商公司客戶業務數據系統數百個查詢工號被非法利用,致使數億用戶信息被非法查詢。查實運營商公司存在網絡安全信息系統漏洞和未履行監管義務等主體責任3處。
案例三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2021年9月,安州公安網安部門通過技術分析、擴線偵查,成功偵破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通過開發針對四川某通信運營公司的內網系統的“爬蟲”軟件,和運營公司“內鬼”相互勾連,短時間內爬取海量綿陽、成都等地用戶注冊信息以及消費情況數據,以實施精準電信網絡詐騙。
該案中,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查明200余萬條信息被非法爬取。
案例四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
2021年9月,涪城公安網安部門在多警協同,聯合作戰下,成功偵破一起技術公司使用專業自制軟件為刷單詐騙、網絡賭博等境外犯罪集團提供引流服務的重大案件。
該案共搗毀犯罪窩點3處,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查扣涉案贓款200余萬元,查獲專門用于推廣引流自制軟件2套,扣押涉案電腦、手機、銀行卡等物品180余件。
該案被公安部列為“為境外詐騙集團提供推廣引流”全國十大經典案例。
案例五
非法買賣槍支案
2021年10月,我市公安網安部門成功偵破一起通過網絡平臺向全國各地銷售各類長、短氣動力槍支案件,有效打擊了一條通過互聯網販賣氣動力槍支、槍支零件、彈藥的黑色產業鏈條。
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行政處罰持槍人員5名,搗毀銷售氣槍鉛彈窩點一處。查扣氣動力槍支4支,槍支配件20余件,氣槍子彈4000余發,手機12部。
警方查實,2017年以來,犯罪嫌疑人曹某通過其虛擬身份,多次在互聯網購物平臺從其上家處購買槍支配件,頻繁聯系其上家和本地持槍人員,多次幫助本地持槍人員維修槍支,提供槍支配件,拆卸他人槍支進行組裝并重新銷售。經警方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曹某的上家系王某某等人,王某某在其上家提供槍支的條件下,利用多個網絡平臺向全國各地銷售各類長、短氣動力槍支。
該案已分別被四川省公安廳、公安部列為廳督和部督辦案件。
案例六
開設賭場案
2022年5月,游仙公安網安部門在日常摸排中掌握:市內有多名賭博代理利用境外賭博平臺招攬大量網民進行網絡賭博!
對此,公安機關立即成立專班擴線偵查,發現該賭博集團在四川、云南、福建等多省市發展VIP商戶及代理實施販賣賭博點卡、組織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
擴線調查后,公安機關共偵辦大型網絡賭博案7件,摧毀涉賭平臺10余個,查獲涉賭窩點數十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名,扣押凍結涉案資金3000余萬元,扣押涉案電子設備300余部。
該案被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
案例七
伍某某侵犯著作權案
2022年4月,綿陽梓潼網安部門會同文化行政執法部門,開展全市春節音像市場盜錄侵權違法行為檢查中發現,涪城區經營戶伍某某經營的淘寶網店,存在違規銷售未經許可引進的國外電影產品,涉嫌侵犯境外他國影視作品著作權。
經立案偵查,警方掌握:2014年以來,伍某某伙同其丈夫楊某從網絡商販手中購進大量未授權境外音像制品,在綿陽開設工作室,注冊4家網店招攬全國各地買家,采取線下快遞發貨模式大肆向全國各地進行非法銷售。
市縣公安機關會同市海關緝私局、文化行政執法支隊,對伍某某、楊某開設在涪城區的工作室展開收網行動,當場抓獲利用網店從事盜版銷售人員5名。查清了非法經營黑色產業鏈和事實證據,對7名骨干成員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依法查扣凍結涉案資金共計249萬元、侵權音像制品31559套。
案例八
生產、銷售假藥案
2022年5月,綿陽市局偵查民警在網絡巡查中發現一網站在銷售六種藥丸,銷售語稱藥丸具有治療風濕、鎮痛等多種不同的治療功效和作用。經摸排調查,警方認定,這當中存在非法經營銷售假藥的嫌疑。
通過對該藥品抽樣送檢,證實該網站銷售均為假藥!警方遂立案偵查,一舉搗毀了生產、銷售窩點14處(制造假藥窩點5處),抓獲嫌疑人20人,查扣涉案金額3000余萬元,扣押制藥工具和包裝材料上千余種。
案例九
非法利用信息網絡案
2022年11月,游仙公安網安部門接某中學老師反映某網上淫穢漫畫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
經網安部門分析排查,證實王某、杜某某等數百人有制作、販賣淫穢漫畫的作案嫌疑,購買者和閱讀者主要以青少年為主,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社會影響惡劣。
經查,警方掌握,此案涉及國內31個省市、超過170余人的淫穢漫畫制作犯罪群體。進一步偵查后,專案組摧毀了建于國外的淫穢漫畫交易平臺,抓獲交易平臺運營者、淫穢漫畫作者53人。
案例十故意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案
2023年6月19日上午,某平臺出現一篇標題為“綿陽大學生涉嫌賣淫……”的文章,引發網民高度關注。綿陽市公安局網安部門高度重視,立即對該文章的圖片及內容進行核查。
經依法調查取證、詢問審查,涪城網安部門查明,唐某于6月19日利用手機某軟件和深度合成技術編造該謠言信息并發布到網上,同一時間,該員還以相同方式編造、上網傳播了另外5篇虛假帖文。根據相關法律條例,公安機關依法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的唐某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該案被公安部列為“百日打謠”十大典型案例。(趙炯 綿報融媒記者 劉晏男)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