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最后一天,屆時,全部賽事落下帷幕。中國以103枚金牌位居獎牌榜第一。此次成都大運會中,水球和射箭比賽在開幕式前一天率先拉開帷幕。
女子反曲弓團體比賽決賽
7月31日上午,天府新區中國現代五項賽事中心,中國選手周嘉玉在女子復合弓個人銅牌賽中,以9環之差不敵韓國選手,無緣該項目獎牌。至此,中國射箭隊結束了成都大運會射箭項目比賽,共摘得兩枚金牌,分別是男子復合弓團體項目和女子反曲弓團體項目。
杜美余正在瞄準
賽場上,各國射箭隊員“劍拔弩張”;賽場下,他們作為普通的大學生,看大熊貓、交換“盲盒”和徽章、留下彼此的聯系方式,亦敵亦友。在被問及比賽成績是否重要時,男子復合弓團體一員杜美余表示,成績固然重要,但讓更多中國大學生關注到射箭項目,是他更希望看到的。這不僅僅是杜美余的心聲,也是每一位中國射箭隊隊員的心聲。
惺惺相惜的跨國友誼:場上是對手 場下是朋友
由周丹琰、王黎敏、李新鑫組成的女子反曲弓團體在項目中獲得第一名
“怎么是你啊,不會吧!”7月29日,在女子反曲弓個人1/16淘汰賽上,看到對手吳沛琳,中國射箭隊員李新鑫發出這樣的感嘆。吳沛琳是一名華裔,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她,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彈古箏、跳中國舞,這些都是吳沛琳在學習和射箭之余的愛好。一口流利的中文,讓她在此次比賽中,和許多中國射箭隊員一見面便成為了好朋友。
“大運村里有抽盲盒的活動,我們抽到了三條中國錦鯉,全部送給了吳沛琳,希望她可以把這些帶回去和她的朋友家人分享,也祝福她年年有余。”在女子復合弓個人賽結束后,周嘉玉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我覺得中文可以連接文化,學中文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和別人講中文的時候,可以和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吳沛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最終,吳沛琳止步16強,但她依舊感到開心,她認為“經歷這個過程最重要,這次比賽她就想盡力做到自己最好,享受其中。”
參加比賽的“業余”隊員:平時以學習為主 射箭是愛好
由杜美余、陳巖松、王世坤組成的男子復合弓團體獲得該項目的金牌
7月30日上午,在男子復合弓團體比賽中,杜美余、陳巖松、王世坤在開局便射出了3個滿環10環的成績,占據優勢。最終,中國隊以7環的優勢擊敗法國隊,奪得金牌。其中,來自同濟大學的杜美余在賽場上沉著冷靜的表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感覺還比較平靜,激動的心情還沒上來。”比賽結束后,杜美余身著中國隊服站在攝像機前,布滿細密汗珠的臉上是自信的笑容,“這次比賽準備得比較充分,打出的成績也比較滿意。”
這是杜美余第一次參加這類大型賽事,“世界冠軍”的背后,其實成長于一位“業余”選手。“平日里還是以學習為主,射箭是我的愛好。”13歲時,杜美余在逛商場時偶然接觸到射箭,喜歡上這項運動的他一直堅持到現在。對他而言,能夠一步步地走到現在,最重要的是堅持。“射箭這個運動讓我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很能鍛煉心態。”
現在的杜美余,是同濟大學射藝協會的會長。“每學期,協會大約可以招到小200人。這次回去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項運動,并加入其中。”他說。
中國射箭隊的心聲:希望更多大學生看到射箭項目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近200所高校設有射箭項目,開課的學校也有100余所。“每年錦標賽,參賽的學校有60、70所。”中國射箭隊副領隊張波介紹,中國在2021年成立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射箭射藝分會,2015年開始在大學范圍內開展錦標賽,“這一次我們獲得團體金牌的復合弓項目,還沒有正式納入比賽,隊員們都是在賽前參加了一次選拔賽就選出的隊員。”
周嘉玉進行比賽
周嘉玉作為中國射箭隊唯一一名挺進個人半決賽的選手,練習復合弓僅2年的她,拿到了復合弓個人賽第四名的好成績。她說,目前射箭還是比較小眾的運動,希望自己能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它。“當你每打出一次10環的時候,你的成就感會非常滿,這也是我愛上射箭的原因,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上射箭,同時關注到復合弓。”
“能有這樣的成績我非常滿意、非常驕傲,我的嗓子在比賽時都吶喊啞了。”張波說,這次的成績就像一顆種子,在大學生群體里播種,并且開始生根發芽,“它能讓大家看見,一位普通的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大學生的世界最高舞臺。”
“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大學生群體里更好地推廣射箭項目,讓射箭走進校園,走進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有機會接觸到這項運動。”
(來源:天府融媒·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