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報融媒評論員
產業融合是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既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打造具有綿陽特色的現代化工業產業體系,又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行全局謀劃,推動形成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的產業網絡綜合效益。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但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還不高,產業融合發展的范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平不夠高,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加快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必須更好發揮三次產業的融合乘數效應,著力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實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技術特征。要更好發揮數字技術這一重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瞄準“芯屏端軟智網”,開展“上云用數賦智”行動,縱深推進數實融合,打造一批“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從而推動制造業生產鏈條、產品全生命周期、商業生態等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現階段推進數實融合,重中之重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5G+工業互聯網”推動傳統制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
數控化,為綿陽工業騰飛插上信息化翅膀。
推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推動“兩業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江蘇為例,作為全國較早啟動“兩業融合”試點工作的省份,江蘇積極探索培育兩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制造業和服務業規模全國領先。“兩業融合”水平不高一直是我們的突出短板,去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僅42.3%。要深入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劃,加快培育融合發展主體,推動制造業向“制造+服務”全面轉型。
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F代化的農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當前現代農業的競爭已經由產品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目前,我市在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存在產業鏈條不長、經營主體不強、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要堅持以“三品”為引領,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專項行動,推進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建設現代農業強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三產融合發展才能更好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一定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產業自身實際,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培育融合發展主體,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努力在數實融合、“兩業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設具有綿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