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九洲作為重點國有企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說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義不容辭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在“五市戰略”中找定位,在打造成渝副中心路徑中找著力點,把這次讀書班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抓發展的實際成效,錨定“千億九洲”目標,突出鑄就“三個高地”,為綿陽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鑄就產業發展高地。市委讀書班指出,打造成渝經濟副中心要全力做強傳統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賽道”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跑出發展“加速度”。做強核心支柱產業,是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九洲為綿陽做強工業、打造成渝經濟副中心作出更大貢獻的基本要求。作為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大型科技企業,九洲必須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做優核心支柱產業,持續拓展新領域、新賽道業務。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必須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持續聚焦新一代通信,數字經濟、衛星導航、大飛機等領域,推進生產信息化、設備智能化、運營數字化能力建設,著力提高要素生產率,打造更多的“專精特新”,助力國家和省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新賽道拓展方面,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等創新產業突破發展。通過核心聚焦,多維突破,鑄就產業發展高地,在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鑄就科技創新高地。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推進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是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九洲必須胸懷大局,充分發揮綿陽科技領軍型企業帶頭作用,全力推進創新突破,鑄就科技創新高地,助力綿陽打造成渝科創副中心。鑄就科技創新高地,最根本的是做好創新制度頂層設計,強化機制引導,將人才支持、創新激勵、業績聯動、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等進行固化,完善科研體系,全面激發活力,賦能產業發展。最必需的是有效匯聚創新資源,發揮好九洲47個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的作用,用好綿陽“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把九洲融入全國創新網絡,探索創新投入新模式,推動技術成果高效流動和轉化。最緊迫的是要通過持續保持不低于6%的研發投入強度,明晰技術路線布局,著眼高精尖,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以及多學科技術開發和工程化運用為切入口,組織實施一批國省級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努力攻克一批“殺手锏”技術,在解決“卡脖子”難題、打造國之重器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產品和服務,助力擦亮綿陽科技城“金字招牌”。
鑄就人才聚集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必須構建好“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新格局,去年,綿陽深入貫徹黨中央、省委人才工作部署,出臺“人才十條”新政,為國有企業招才引才提供堅強支撐,營造良好環境。九洲作為綿陽科技型企業人才聚集地,必須勇擔使命,抓好市委“人才興市”系列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一方面要緊扣集團發展戰略,細化市委人才支持政策,配套資金,確保接得住,用得好;要用好九洲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塑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著力聚焦產業發展和“高精尖新”,面向“雙一流”高校,每年引進1000名本科以上人才。另一方面要持續營造愛才敬才氛圍,推進1000套人才公寓建設,深化人才發展機制體制的創新,把人才隊伍建好用活;要打通人才成長通道和科技成果共享路徑,探索項目收益分紅激勵、股權激勵等模式,與人才共享發展成果、共擔風險、共同成長,確保人才招得來、留得住;全力實施科技創新、經營管理、黨的建設、技術技能四大人才工程,做強九洲人才大盤,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人才聚集高地。
(作者系九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