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斌
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戰略先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統籌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次市委讀書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領會把握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戰略部署,并強調要“持續提升戰略科技力量、有效匯集高端創新資源、加速轉化科技成果、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培育壯大創新產業集群”。游仙區作為綿陽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主陣地、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的主力軍,我們有責任和信心在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中展現擔當、作出表率。為此,我們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游仙實際、突出特色優勢,鮮明提出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防科技工業強區”為統領,推動中央、省、市相關決策部署在游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聚焦國防科研院所聚集特色,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柱,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始終將服務保障國防科研院所作為頭等大事,不遺余力、全力以赴抓好抓實。精準供需對接、織密院地情感紐帶,建立14個區級領導聯系服務院所專班,先后解決院所發展需求91項、協調科研生產配套47項,設立不低于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國防科工人才為游仙發展擔當作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服務保障國防科研院所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全力服務保障院所發展。大力實施國防科工人才“安居、安業、安康”工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務保障轄區科研院所人才,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力爭早日建成國防科工人才高地區域中心。
發揮科技資源富集優勢,建強高能級成果轉移轉化平臺。高能級創新平臺是科技力量的重大支撐,是激活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創新驅動的有效載體。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強區是游仙融入全市發展大局的歷史使命,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發揮科技資源富集優勢,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我們實施“一院所一平臺一產業”發展模式,累計投資1.6億元,與院所合作建設了航空動力科創中心、光子技術研究院、高功率光纖激光技術所地聯合創新中心,轉化科技成果45項,推動一批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落地。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鞏固提升現有創新平臺,加快核醫藥研究院建設。力爭全年轉化科技成果20個以上,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0家以上,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78家,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企業R&D投入等指標保持全市前列,加快建成四川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錨定工業強區目標,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產業集群。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強國富民的重要產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還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我們始終把協同創新的目標落腳在推動工業產業轉型發展上,近年來與院所合作共建了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正在籌建航空與燃機產業園,創新“院所引薦—企地洽談”的院地企協同招商機制,推動游仙激光技術應用產業、核技術應用產業、航空與燃機產業切入“新賽道”。下一步,我們將加快發展激光技術應用產業、核技術應用產業、航空與燃機產業,力爭2023年,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內光大激光、華中華昌等13個項目入駐投產,首期園區實現“企業滿園”,產值達到30億元;核醫療健康產業園內中廣核技、先通醫藥2個項目全面建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完成,產值達到15億元;航空與燃機產業園一期盡快動工;全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55億元、國防科技工業及其關聯產業產值突破160億元。
(作者系綿陽市游仙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