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
動物疫病防控、動物衛生監督、畜牧生產、飼料獸藥監管工作事關畜牧業發展。如何加快構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記者從2月9日至10日召開的2023年全市畜牧獸醫工作會議上獲悉,2023年,我市將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和加工體系,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綠色環保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推動生豬產業率先實現現代化,實現生豬出欄繼續保持35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25萬頭,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作出更大貢獻。
畜牧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22年,在多方努力下,我市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畜產品供應能力和質量安全都保持較高水平,綠色發展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會議上亮出的一組數據是憑證:2022年全市生豬出欄377.86萬頭,同比增長4.4%;成功創建國家級無疫小區4個、疫病凈化場2個,居全省首位。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加快構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格局的具體工作中,我們仍然面臨著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偏弱、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
為找準方向、把住要領、走對路子,2023年全市畜牧獸醫工作會議如期召開。
行業專家以“畜牧產業資金及項目管理工作、畜牧產業安全管理工作、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工作”為主題進行授課,同時還就全市畜禽生產數據統計調查工作、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獸醫管理及職業道德工作、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等進行了現場培訓。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我市將持續健全支撐保障體系,筑牢疫病防控防線。
具體怎么干?將落實防疫主體責任,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堅持物防、人防、技防多管齊下,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落實好春秋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穩步推進“先打后補”;堅持“人病獸防、關口前移”,抓好狂犬病等疫病防控;統籌做好豬瘟、豬流行性腹瀉、牛結節病等重點疫病防控;健全動物疫病監測預警、監督執法、應急處置等體系,強化生物安全管理,推進疫病凈化、無疫小區建設;要嚴把獸藥、飼料生產和使用關口,保障畜禽生產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
不僅如此,我市將建立全鏈條管理體系,推進產銷一體化建設,繼續推進生豬屠宰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家禽、牛羊屠宰場建設,暢通畜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培育冷鏈物流企業,健全配送體系,建立預警機制并適時調度養殖情況,實時掌握價格變動及市場供求情況,優化調控手段,降低市場風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