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綿陽知識產權服務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預審促提速 專利申請步入“快車道”
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一項專利的申請到最終授權,時間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最大經濟效益。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綿陽分中心助力提速企業專利申請,以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一站式”服務,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綿報融媒記者 任明勇
專利申請審查大提速
4月25日上午,在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綿陽分中心,工作人員宋明雄正在對收到的專利申請進行預審。“這項工作主要需要進行領域審查、資格審查及內容審查,還要通過檢索評述該申請的新穎性和明顯創造性,往往3-5天才能完成一件。”宋明雄說。
宋明雄介紹,綿陽是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市州的三個分中心之一,他和同事們扮演著專利申請的關鍵“提速”工作——經過分中心的預審,可以大幅縮短專利申請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時間,發明專利申請審查往往可以在3-6個月內完成,而從前則需約22個月。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全省專利申請預審都會匯聚到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而現在,綿陽分中心可以對綿陽范圍內的高價值專利進行預審,從而大幅縮短其等待審核的時間。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為例,該單位“一種大型真空插板閥的緩沖減振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從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專利申請到獲得授權,僅用時23天。
高價值發明專利快速保護
近年來,隨著綿陽科技創新氛圍進一步優化,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性不斷提升,對于知識產權特別是高價值發明專利的申請需求越發迫切,高價值發明專利的保護和利用也成為綿陽的工作重點。
以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公司為例,該公司2021年通過專利快速預審通道提交6件專利申請,均為國家重點領域核心專利,其新產品核心競爭力快速得到有效保護。“如果按照原有專利申請審查周期,可能會耽誤企業新產品上市的進度約一年。”宋明雄說。
截至2021年底,綿陽市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818件,同比增長23.60%,高于全省的19.56%。目前,在全市成立31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銜接聯動,確保維權援助網絡全覆蓋;與重慶北碚區市場監管局聯合舉辦知識產權培訓,提升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建立成德綿眉資知識產權跨區域保護協作機制,簽署《綿陽北碚知識產權合作協議》,積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經驗交流與合作。
多平臺提升服務效能
近年來,綿陽有效運用四川(綿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專利、企業、儀器資源3個數據庫,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0家,打造功能完備、服務優質的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截至目前,平臺累計促成知識產權交易、許可額超7700余萬元。
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綿陽分中心正式建成運行以來,按照要求開展專利預審及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維權援助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專利預審和互檢案件12件,商標受理1件,為豐谷酒業、華豐公司、旭宏光電等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在此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建設中國(綿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全市專利擁有量達8660件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66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7件,有效商標注冊量突破5.4萬件,地理標志商標15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5件,版權登記突破4.3萬件,農業農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166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2項;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示范縣(區)和示范園區6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25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2個;獲國省專利獎32項;2020年,綿陽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位列全國第29位,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在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全國第34位。
“下一步,綿陽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建成10家省級高價值專利育成中心,培育100家知識產權強企。在原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發揮知識產權對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陳興剛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