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平在工作中
開欄語
在2022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為鼓勵廣大青年積極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本報今起開設“‘疫線青春’——致五四青年節”專欄,重點報道當前疫情防控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青年人物,充分展示他們在疫情面前敢于擔當、積極奉獻的獻身精神。敬請關注。
□綿報融媒記者 楊佳 文/圖
“吉林的天氣不錯,就是太陽照射的地方熱,背陽的地方冷。”4月6日,綿陽市中心醫院手術室護士長黃華平踏上了吉林抗疫的征程,20天來,陪伴疫情下的長春從“暫停”到“復蘇”。
“來之前我在醫院也在做相關防疫工作,我有信心做好這次援助”。4月6日凌晨2點是黃華平到達吉林后值的第一個夜班,12點半他就穿戴整齊乘坐著運輸醫務人員的車輛到達了方艙醫院,做進艙前的系列準備——穿工作服、防護服,戴醫用口罩、護目鏡、醫用帽子,再套靴套鞋套、戴醫用膠手套……
黃華平今年38歲,自稱是一名“老青年”。2014年,綿陽市中心醫院成立災害護理預備隊,黃華平便加入其中。多年來,除了常規系統的培訓,黃華平在急診科、ICU、手術室等多個科室輪轉經驗,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對大規模核酸采樣、定點醫院救治、方艙醫院護理等工作進行了培訓和演練。“可以說,我們是時刻準備著。”黃華平說。
正式進入長春方艙醫院工作后,測體溫、登記信息、安置病人……讓變身“大白”的醫務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據黃華平介紹,綿陽醫療隊主要負責AB區的病人收治與救治,但是隨著病人量增加,他們還肩負起了CD區病人的收治工作。
進入方艙醫院工作初期,病人量大,溝通解釋工作加劇,醫務人員時常會“嗓子冒煙”,盡管如此,大家對病人的耐心程度絲毫沒有減少半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答,用心用情做好安撫。病區患者中老年、兒童占比較大,帶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多,這對于護理人員的溝通解釋也是巨大的考驗。“有時候遇到一些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需專科治療的患者,我們需立即與醫生進行溝通,再告知患者。”黃華平說,在方艙醫院內他們不僅是患者的傾聽者也是醫生意見的“傳聲筒”。
除了艙內的收治與救治工作,黃華平作為醫療隊的護理組組長,還要隨時關心隊員們的生活與心理狀況,做好溝通與協調工作。“累有、壓力也有,但是責任更重。”黃華平說,到達吉林后,整個醫療團隊都很團結,擰成一股繩,一擁而上,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他們堅信,疫情終將會被戰勝。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