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城市中,有不少居民因為居住的小區沒有電梯,出行不便,為老舊住宅小區加裝電梯,解決“懸空老人”出行難題,是群眾的熱切期盼。
人民城市為人民,民生實事暖民心。
在綿陽,一些街道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逐一化解電梯加裝過程中的種種難題,實現了從難裝到量裝,把難事變成了實事、好事、暖心事。近日,在游仙區住建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游仙區部分社區一探究竟。
在游仙區富樂街道沈家壩東街社區錦州花園小區,說起加裝電梯,幾位居民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卡一刷就能坐,幾秒鐘就上樓了。”“以前我叫老伴兒下樓,他怎么都不肯,現在每天搶著要下樓。”“以前想要賣的二手房,現在不賣了,舍不得。”……
居民的一片贊許聲,讓沈家壩東街社區黨委書記周建國喜笑顏開:“錦州花園小區建了快20年了,共8個樓棟13個單元,以前都沒有電梯,現在有5部電梯已投用。”
小區加裝電梯環節多、周期長,裝起來并不容易。幾年前,曾有居民想出資為自家所在的樓棟加裝一部電梯,但忙碌了很久,最后還是沒裝成。“需要協調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在不少居民看來,如今小區能夠順利安裝上電梯,關鍵在于黨組織牽頭,上下一心。
錦州花園小區所在的富樂街道毗鄰富樂山風景區,受規劃限制,大部分為多層建筑,有電梯增設需求的小區多,居民愿望迫切。近年來,當地逐漸探索出“黨建引領+”工作模式。
電梯增設前,建立了由社區黨委書記負責的“李杜龍門陣”“寇媽說事”等微協商議事平臺和小區自治管理小組。黨建引領之下,對于有意愿加裝電梯的小區,按照黨員優先、熱心優先、公正優先原則,精心挑選出單元領頭人。
李杜祠社區機關小區有22個單元符合電梯增設條件,退休老黨員王貴進被推選為領頭人。
領頭人并不好當。兩年時間里,王貴進不僅牽頭率先完成本單元加裝,還積極協助其他單元。目前該小區已完成電梯增設21部,王貴進也被居民推選為小區業委會主任。
低層住戶反對、加裝資金分攤難等幾乎成了電梯增設的關鍵難點,也無一不在考驗著基層黨組織做群眾工作、凝聚人心的能力。
如何破題?游仙區住建部門和富樂街道通過梳理轄區成功案例,總結出一套“三無兩有”工作法。“三無”即一二樓建設無出資、使用無出資、維保無出資;“兩有”即單元所有居民均等享有電梯使用權、所有權。
而錦州花園小區則提出“和諧處,0.5”的概念,即出資比例從3樓起按系數“3”計算,每增加1層增加系數0.5。既承認了樓層差距,又不會過于加重高樓層出資負擔,確保電梯增設工作和諧推進。
據游仙區住建局副局長陳偉華介紹,截至目前,富樂街道轄區內完成電梯增設74部,正在增設21部,占全區總安裝數84.8%。
電梯豎起來,民心暖起來。81歲的何桂芳婆婆每天都要到樓下走走看看,有了電梯,絲毫不覺得累。一部電梯,帶來的不僅是居民出行的便利,還串聯起更多民心實事。結合加裝電梯,街道社區黨組織因地制宜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樓道并美化、小區微更新、街頭游園美麗街角打造等,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帶來了“1+1>2”的效果。
“現在小區的面貌煥然一新,隨手拍一張發在朋友圈,都是一大堆點贊。”錦州花園小區居民劉晨曦對此贊不絕口,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讓更多居民早日享受乘電梯的便利。(綿報融媒記者 蘭建春)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