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民生事業從“保障型”向“品質型”轉變
涪城70%財政支出用于“民生賬單”
綿陽新聞網訊 投入1000萬元引導資金,設立城鎮困難群眾精準幫扶基金;城鎮困難群眾在涪城區定點公立醫療機構產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不超過10%;落實844名機關干部全覆蓋結對幫扶1397戶1947名城鎮困難群眾……3月23日,涪城區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會上,涪城區端出了一系列民生“大禮包”:出臺《關于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涪城區城鎮困難群眾精準幫扶“五潤行動”計劃》。
翻開2021年涪城區“民生賬單”,每一項民生實事的暖心變化都見證著人民持續攀升的幸福指數。2021年,涪城區民生投入30.77億元,占財政支出71.51%。這一比例從2019年以來逐年遞增,從超60%到超70%,高于一般要求約10個百分點。同時,涪城區還確定,未來每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例不低于70%,推動民生事業從“保障型”向“品質型”轉變。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今年涪城區出臺的《關于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抓好科學布局、基層基礎、特色專業、改革創新、修德激能五項重點工作,努力建設全省縣域醫療衛生高地和西部智慧醫療高地,到“十四五”末,基本構建“區級-鎮(街)-村(社區)”三位一體、民營醫療機構補充、與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密切合作的“3+N”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如何更直觀解讀涪城區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魄力?到“十四五”末,涪城區三甲醫院達到2個、三乙醫院達到2個,省級重點??七_到8個,高端人才達到800人,智慧醫院達到5個,新增床位2500張,社會辦醫機構床位數達到600張,全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
翻開《涪城區城鎮困難群眾精準幫扶“五潤行動”計劃》發現,該區將投入引導資金1000萬元,設立城鎮困難群眾精準幫扶基金,開展“潤心”關愛、“潤康”醫療、“潤安”體檢、“潤禾”助學、“潤視”文化五大專項行動,構建基本生活救助幫扶、專項救助幫扶、急難救助幫扶三大類救助幫扶政策體系,對城鎮困難群眾幫扶工作全面進行“提標擴面”。
據悉,今年涪城將堅持把高質量作為民生事業的根本價值取向,著力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堅持全面與重點統籌兼顧、兜底與優質協調共進、發展與共享相輔相成,深入實施教育提質放心行動、衛生健康安心行動、精神文化潤心行動、就業支持貼心行動、扶弱救助暖心行動等“十心行動”,加快推進涪城民生事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層級邁進。
為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本次會議還聘請了20名民生實事義務監督員,這些監督員來自“兩代表一委員”、基層代表和現職干部,他們將深入基層一線,深入項目現場,當好群眾的“耳朵”“眼睛”和“嘴巴”,對民生政策落實、民生實事項目推進進行監督檢查。(綿報融媒記者 郭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