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服務不得承接50人以上宴席聚餐
解除臨時管控后,有序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如何進行?近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在今日發布的《關于做好解除臨時管控措施后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中明確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落實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全面清理場所,加強人員管控,保證食材安全,規范加工過程,保障外賣安全。
《告知書》要求,落實主體責任。餐飲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落實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相關制度,配齊設施設備和疫情防控物資,指定人員在經營場所入口處落實“一掃一測三查驗”措施(掃場所碼,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碼、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餐飲單位不得承接50人以上的宴席聚餐(包含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
全面清理場所。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對經營場所進行全面清掃和消毒;對食品加工、貯存、陳列等設施設備進行維護、清洗,校驗保溫、冷藏、冷凍設施,做好餐用具清洗消毒。
加強人員管控。餐飲服務從業人員、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從業人員、配送站點工作人員和外賣騎手均應嚴格旅居史排查,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不得上崗;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和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上崗;嚴格落實健康晨檢制度,如有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要立即離崗并按疫情防控規定報告。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從業人員旅居史和健康情況。
保證食材安全。全面清查貯存的食品及原料,清理過期、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及原料;嚴禁采購、貯存、加工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等制度,確保來源合法、可追溯;嚴格按貯存條件保存食品,防范腐敗變質。
規范加工過程。落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保證加工場所干凈、整潔、衛生、符合規范要求;規范操作過程,專區管理,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防范食品受到污染。
保障外賣安全。餐飲服務提供者通過外賣平臺入網銷售的,應當符合《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不得超出許可范圍經營,供餐數量要與自身規模和供應能力相適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餐用具。配送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落實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定期對送餐設施消毒,保證配送過程食品不受污染。
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對餐飲服務提供者、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監督檢查,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重處罰,涉嫌犯罪的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對拒不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置。廣大消費者可撥打12345或12315投訴舉報違法違規線索。
農貿市場持72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入
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有序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10月6日,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加強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市民、市場內經營者持72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入市場采購、上崗。
《通告》中提到,市民群眾盡量錯峰采購,保持安全距離,做好個人防護;進入市場須佩戴口罩,持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主動配合體溫測量、掃場所碼、出示健康碼和行程卡;采購完后請及時離開市場,不要在市場內聚集或逗留。市場內經營者須持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上崗,全程佩戴口罩,做好自身健康監測,不得帶病上崗;服從市場管理人員的管理,不得占道經營并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通告》倡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日常消費,減少人員聚集。
《通告》提出,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正常市場秩序行為,市市場監管局將公開曝光并依法從嚴從快予以查處。廣大市民朋友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積極配合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措施。 (綿報融媒記者 李橋臻)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