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9月30日起,我市嚴格門診就診管理,暫停全市個體門診部、個體診所,以及醫院日常門診和健康體檢業務,但保留了急診和發熱門診、分娩、血透、放化療、手術等急危重癥服務科室。日常門診暫停后,患者遇到突發情況該怎么處理?身體特殊的人群該如何做好居家自我管理?9月30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市衛健委。
1 日常門診暫停后,患者如何就診?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急診患者和特殊慢病患者就醫對接機制、治療渠道暢通,放化療、血透等特殊慢病人群需就診的,可按照“原就診醫院優先救治”原則進行就診。
為減少應急狀態下急救資源的占用,非急危重癥患者,應當聯系駐點醫務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醫療服務。危重急診患者可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120指揮中心將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的原則調派救護車前往救治,患者應在撥打“120”的同時聯系社區工作人員協助轉送,為就醫做好準備。
此外,條件合適的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就診和購藥。具體操作流程為:登錄我市各大醫院微信公眾號,找到“互聯網醫院”,便可進行問診和買藥。
2 身體特殊群體,如何做好居家自我管理?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按時定量服藥。如果藥物不足,可以聯系社區、小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通過互聯網醫院訂藥續藥,切記不能擅自停藥、改藥。
其次,居家也要做好自我檢測,并做好檢測記錄,以備復查時讓主治醫生能對自身最近情況做好判斷。
再次,居家期間警惕飲食攝入過量和營養不足的情況,應加強飲食控制。飲食需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保證三大營養物質的均衡。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食用量,控制鈉的攝入。
最后,根據自身情況居家也要做好運動。
孕婦群體:
孕婦可根據孕周、產檢內容、妊娠風險評級以及孕婦的自我管理能力綜合判斷是否可以推遲產檢。各位孕媽可在產檢期臨近前先電話咨詢醫生是否必須到院產檢。
孕產婦居家自我監測的主要內容有:體重、胎動、血壓等。
出現以下情況必須盡快就醫:
陰道流液、陰道流血、胎動減少;
頭暈、頭痛、視物不清,心慌氣短、血壓升高,或者惡心、嘔吐、腹痛不能緩解,以及嚴重皮膚瘙癢,皮膚黃染、乏力、厭油等異常情況。
臨產征兆,如果出現規律宮縮,可能伴有下腹墜脹或排便感,就是進入臨產狀態了,應盡快就醫。
封控期間,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應通過封控區公布的服務電話、微信群等方式尋求幫助。
(綿報融媒記者 楊佳)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