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活閑置資源 增加群眾就業 壯大集體經濟
安州: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在安州區塔水鎮油坊村原寶林鎮政府大樓里,幾十名村民熟練地組裝電子元器件(如圖)。今年以來,在村黨總支書記曾軍的帶領下,村民們在閑置辦公房里搞起了“新名堂”——加工空調用智能變壓器。用曾軍的話來說,盤活了閑置資源,增加了村民就業,增加了集體效益,一舉三得。
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開展以來,塔水鎮政府將23個村和4個社區閑置的村委會、村小學、閑置土地等資產資源納入盤活發展模式。目前已有4個基地投入作業,解決就業近千人,人均務工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推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5萬余元。
2020年,安州區啟動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全區鄉鎮從18個撤并至10個,建制村(社區)由257個撤并至151個,全區鎮村兩級至少有100多個陣地閑置。安州區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務,探索推廣盤活鎮村公有資產“一摸二劃三處置四管理五激勵”工作法,將鎮村閑置陣地的盤活利用工作推向了縱深,統籌推進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見效。
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開展后,作為非建制鄉鎮衛生院,如何轉型發展找出路?安州區充分結合工作實際,以塔水鎮寶林衛生院、雎水鎮沸水衛生院和黃土鎮樂興衛生院為試點,大力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通過整合鄉鎮衛生院和養老機構資源,既避免了衛生資源閑置浪費,又實現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基層衛生資源整合的新路子,真正融入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新發展格局。”安州區衛生健康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志輝告訴記者。
安州區對閑置資源的有效盤活,還激發了基層活力,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以鄉村旅游為支柱產業的桑棗鎮齊心村,在去年的村級建制調整中與原兩河村合并為新的齊心村,村委會駐地搬到了原兩河村村委會所在地,原齊心村300余平方米的村級陣地閑置了下來。去年底,齊心村借助蝴蝶谷旅游業發展優勢,成立齊心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下設以服務為主的齊心椿旅游合作社,村民直接入股合作。“我們將原齊心村閑置陣地入股,集體經濟每年可增收近10萬元。”村黨總支副書記陳遠江告訴記者。
像齊心村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黃土鎮盤活柴育村老小學2000平方米閑置資產,將其改建為柴育村加工存儲物流中心廠房,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收7萬元;河清鎮盤活閑置農業服務站打造“糧食銀行”,提供糧食存放支取、糧食交易和農藥、化肥兌換業務,帶動農戶增收300余萬元……短短一年時間里,安州區各個鎮村紛紛盤活閑置資源,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
窺一斑而見全豹。在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過程中,安州區喚醒鎮村“沉睡資源”,有效推進鎮村閑置公有資產盤活取得實效,切實保障了鎮村行政辦公和便民服務需要。截至目前,安州區累計盤活鎮村閑置資產約5.8萬平方米,盤活率87.43%。(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譚鵬